欧洲双城记 小米旗舰店落子 电动车战略加速

欧洲双城记 小米旗舰店落子 电动车战略加速

2027年。这是一个时间节点。一个承诺。更是一场豪赌。

十月,德国埃森与西班牙马德里。两家小米旗舰店相继揭幕。店内没有汽车。 yet。但空气里弥漫着期待。智能手表、笔记本电脑、智能家居设备……它们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的前奏。一个关于未来出行的庞大叙事,正悄然铺陈。

到2025年底,欧洲的小米门店将增至10家。这不是简单的渠道扩张。这是为2027年电动车正式登陆欧洲,精心铺设的桥头堡。

战略:从展厅到道路的漫长征程

小米的欧洲路径清晰而审慎。展厅先行,体验为王。

“用户需要体验汽车,不仅仅是试驾……他们还需要了解整个生态系统。”小米公司副总裁许斐这样解释他们的策略。欧洲消费者将首先在展厅里,触摸到小米构建的“人×车×家”全场景智能生活。用手机控制汽车,用车机指挥家电——这种跨设备的无缝联动,将是小米区别于传统车企的核心武器。

本地化生产并非第一步。但这是必然之举。“逻辑很简单。我们希望在15到20年内成为世界前五的参与者。如果你想做到这一点,你肯定必须在这里(欧洲)拥有自己的工厂,对吗?”许斐的这句话,透露出小米长远的野心。

欧洲双城记 小米旗舰店落子 电动车战略加速-有驾

产品上,小米不会为欧洲专门设计全新产品。经过国内市场验证的SU7系列,极有可能成为开路先锋。但改变是必须的。充电接口将适配欧洲主流的CCS2标准。针对欧洲复杂的道路标识和驾驶习惯,智能驾驶算法也需要进行深度优化。

底气:中国市场的磨刀石

小米为何敢挑战汽车工业的故乡?

底气来自国内漂亮的成绩单。2025年第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毛利率已跃升至26.4%,单车均价超过25万元。这份成绩单背后,是SU7和YU7系列共享平台带来的规模效应,是超过30万辆的交付实绩。

小米汽车坚持不打价格战。其目标是下半年实现单季度盈利。在一个疯狂内卷的市场,这种定力本身,就宣告了一种不同的竞争哲学——专注打造爆款,依靠高效生产与标准化平台取胜。

淬炼:为欧洲,重新定义小米汽车

欧洲市场,是试金石。也是淬火池。

欧洲双城记 小米旗舰店落子 电动车战略加速-有驾

小米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的研发中心,正扮演着技术桥头堡的角色。由前宝马限量车型部门总经理Rudolf Dittrich领衔的团队,规模不足50人,却精英荟萃。他们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将SU7 Ultra在纽博格林北环赛道创下纪录的调校经验(7分04秒!),下沉到未来欧洲上市的量产车中。

这是技术的反向输出。SU7 Ultra搭载的V8s电机功率超1000马力。它在德国不限速高速公路上的极速实测达到了310公里/小时。这些性能数据,是小米叩开欧洲高性能车市场最硬的名片。

设计也在向欧洲审美靠拢。前兰博基尼首席外饰设计师Fabian Schmölz的加盟,带来了“性能驱动美学”的设计哲学。欧洲版车型的设计,可能融入更多欧系超跑的元素。

挑战:前路绝非坦途

然而。欧洲之路,注定艰难。

品牌认知是首要障碍。欧洲消费者更看重品牌的历史积淀与文化认同。保时捷的操控精髓、奔驰的工艺传统,早已深植于当地消费心智。小米手机业务在欧洲仍主要停留在中低端认知层面,这难以直接转化为高端汽车客群。

欧洲双城记 小米旗舰店落子 电动车战略加速-有驾

法规是另一道高墙。欧盟《新电池法规》要求电池必须携带数字护照,披露碳足迹。GDPR数据保护条例对用户隐私的严格规定,意味着小米需要为每辆车预留额外的合规成本。

竞争早已白热化。不仅要面对欧洲本土巨头,还要与比亚迪、小鹏等中国同行正面交锋。大众、Stellantis已联合推出平价电动车型,直接冲击小米的目标市场。

还有充电网络的挑战。欧洲农村地区充电桩密度远低于城市。这可能会影响用户体验。小米正评估与壳牌、道达尔等能源公司合作,在高速公路服务区增设超充站。

未来:一场刚刚开始的马拉松

2027年。看似遥远。实则紧迫。

小米的欧洲战略,呈现出“技术先行、生态赋能、产能渐进”的清晰特点。从慕尼黑的研发中心,到埃森的旗舰展厅;从纽北赛道的性能磨砺,到针对欧洲法规的专项验证。小米正试图在这片汽车工业的圣地,开辟一条“智能电动车+全场景生态”的新赛道。

这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远征。这或许是中国智造换道超车的关键里程碑。从“性价比”到“高端化”的基因重塑之战,已经打响。

门店已经开张。故事刚刚开始。剩下的,交给时间和道路。

#国庆健康充电计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