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出海真相:你在谈颠覆,人家在用卡车换矿山

我们聊起中国汽车出海,脑子里浮现的画面,通常是在上海某个酷炫的发布会上,老板穿着乔布斯式的T恤,PPT上闪烁着各种秒杀特斯拉的性能参数,台下一片欢呼,仿佛明天我们就能占领华尔街。这种叙事,很拉风,很符合我们对“弯道超车”的想象,充满了大国崛起的荷尔蒙。但说实话,这可能只是故事的一面,甚至是比较不接地气的那一面。

中国汽车出海真相:你在谈颠覆,人家在用卡车换矿山-有驾

真正的、让整个体系能运转起来的、能换回真金白银和硬通货的,很可能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故事。这个故事的场景,不在霓虹闪烁的都市,而可能是在贵州某个山坳里的工厂。那里没有咖啡机,只有嗡嗡作响的机床;工人师傅们身上闻不到香水味,全是机油味;他们生产的汽车,可能连个像样的中控大屏都没有,甚至看起来有点“土”,但就是这些“土家伙”,乌泱泱地装上货轮,运往东南亚的雨林、南美的矿山、非洲的戈壁。

中国汽车出海真相:你在谈颠覆,人家在用卡车换矿山-有驾
中国汽车出海真相:你在谈颠覆,人家在用卡车换矿山-有驾

这背后藏着一个我们经常忽略,但又极其重要的逻辑:世界的参差。我们总习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揣测全球七十亿人的需求,这是个巨大的认知误区。我们觉得没有L2级自动驾驶就活不下去,觉得座椅必须有通风加热,觉得续航没有八百公里就是工业垃圾。但对于一个在印尼苏门答腊岛拉棕榈油的兄弟来说,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的是一辆离地间隙足够高、能跑烂路、坏了能用锤子和扳手修好、配件价格便宜到跟预制菜一个水平的皮卡。你跟他聊激光雷达,他可能觉得你有病。

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市场分层”。我们和欧美,在顶层市场为了“消费升级”这个概念打得头破血流,本质上是在争夺“品牌溢价”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这就像打华山论剑,大家比的是谁的剑法更花哨,谁的内功更玄乎。但在这个金字塔的底部,有一个更广阔、更沉默、也更务实的市场,那里不比剑法,只比谁的刀更厚、更耐砍。你那把镶满宝石的宝剑,可能还没人家一把杀猪刀好用。

历史总是在押韵地犯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汽车是怎么敲开美国大门的?不是靠着跟凯迪拉克比豪华,而是靠着丰田卡罗拉这种“朴素到掉渣”的小车。当美国人还在开着V8发动机、车长五米多、百公里油耗能让你哭的“肌肉车”时,石油危机来了。日本人递过来一辆省油、耐用、便宜的小车,说:“兄弟,凑合开吧。”美国人一开始是鄙视的,但摸了摸自己干瘪的钱包,最终还是“真香”了。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祛魅”,把汽车从一个象征身份的图腾,还原成一个解决出行问题的工具。

中国汽车出海真相:你在谈颠覆,人家在用卡车换矿山-有驾
中国汽车出海真相:你在谈颠覆,人家在用卡车换矿山-有驾

今天我们在全球市场干的,本质上是同样的事情,只是规模更大,也更复杂。我们卖到发达国家的那些高端电动车,是在“华山论剑”,目的是树立品牌,告诉世界“我也能行”,这是面子。而那些卖到亚非拉的、技术上可能落后一代甚至两代的“工具车”,才是里子。它们不贡献品牌价值,但贡献了实实在在的工业产值、就业岗位,以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的连接点。

这里就得抛出一个可能有点反直觉的“冷知识炸弹”了。我们以为汽车出海,是一门2C的生意,是把车卖给终端消费者。但在很多情况下,它其实是一门2B,甚至是2G(to Government)的生意,是一种变相的“资源置换”。你很难想象,一辆在中国卖几万块人民币的卡车,在非洲的某些国家,它的价值是可以直接跟当地的矿产、木材、农产品挂钩的。我们输出的是工业品,是标准,是配套的维修体系,换回来的是我们工业体系运转所必需的原材料。这盘棋下得很大,它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商业逻辑,进入了地缘经济的范畴。当你的车跑满了他们国家的道路,你的维修标准成为他们的国家标准,你觉得这仅仅是卖了几辆车吗?

中国汽车出海真相:你在谈颠覆,人家在用卡车换矿山-有驾

所以,当我们看到一家内陆省份的汽车厂在加班加点赶订单时,别急着嘲笑它“技术落后”。它可能正在用一种我们不熟悉,但极其有效的方式,为我们整个经济体的基本盘,提供着坚实的支撑。这种支撑,不像发布会上的PPT那么光鲜,但它就像我们身体里的毛细血管,不性感,却负责输送最基础的养分。

看懂了这一点,很多事情就能保持平常心了。无论是股市的波动,还是某个产业的风口,最终都得回归到这种最朴实的价值交换上。吹牛皮或许能拉高一时的股价,但最终决定一个企业、一个国家能走多远的,还是看它能不能造出别人真正需要、而且离不开的东西。至于这个东西是飞天了的火箭,还是一辆能在泥地里打滚的卡车,本质上没有高下之分。

我们这些天天盯着K线图的,总以为自己在指点江山,其实真正的江山,可能就是几个在车间里拧螺丝的兄弟,用最朴素的方式给挣回来的。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传播符合主流价值观的新闻内容。如有侵权投诉,将依法依规核查并回应。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