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又上分了,物理意义上的上分。
讲真,这事儿的荒诞程度,约等于你刚买了把灭霸的无限手套,还没来得及打响指,先把自己给崩了。成都一台小米SU7路上起火,连人带车直接打包送走,一时间全网都在刷“雷布斯造移动焚化炉”,各种“黑稿”满天飞,仿佛雷军老师一夜之间从全民偶像变成了千夫所指的罪人。
坏了菜了,节奏一起来,真相是什么已经不重要了。大家看到“小米”、“起火”、“烧死”,三个关键词自动在大脑里排列组合,直接生成结论:小米汽车=工业垃圾。
但你冷静下来,把这事儿当个段子看,就会发现两个被愤怒的口水淹没的关键信息:酒驾,并且严重超速。
警方通报说,大哥在城里开到一百多公里,还喝了酒。这是什么概念?这不是在开车,这是在进行一项非常原始的、结合了化学与物理学的献祭仪式。在这种条件下,你别说开小米了,你就是开着蝙蝠侠的战车、坐着擎天柱的大腿,撞上东西都得给你整出点火花。电池这玩意儿,它就是个高能量密度压缩毛巾,你正常用,岁月静好;你拿它当攻城锤使,以一百多公里的时速去亲吻马路牙子,它不炸给你看,都对不起中学的物理老师。
所以这事的直接原因,跟小米这辆车有多大关系?有,但不大。它更像是一个倒霉的道具,被一个喝高了的“演员”拿来表演了一出极限的、单人参与的行为艺术。大哥一脚油门下去,心里想的不是去哪儿,而是“我是风,我是电,我是唯一的神话”。脑子里回荡的不是交通法规,是雷军老师在发布会上喊出的那个2.78秒。那一刻,他和车合二为一,进入了某种人车合一的“道”境,准备原地飞升。
结果,确实是飞升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主要是人的问题,为什么全网都在追着雷军骂?
这就是一场大型的“品牌玄学”反噬。
首先,小米汽车的光环太亮了,亮到刺眼。雷军老师用一场堪比春晚的发布会,把所有人的情绪都给拉满了。什么“年轻人的第一台梦想跑车”,什么“对标保时捷”,直接把SU7从一辆车,抬到了“国货之光”和“民族希望”的神坛上。你把自己捧得这么高,就别怪大家拿放大镜甚至显微镜来观察你身上的每一个毛孔。你不能一边享受着顶流的红利,一边又要求大家对你的瑕疵视而不见。这不地道。雷军老师现在就是车圈唐僧肉,谁都想上来咬一口,证明自己也懂车。
其次,也是最核心的一点,小米这次的营销,从根儿上就有点“颠”。
我作为一个开了几年电车的中年人,我告诉你一个真相。当你开惯了油车,第一次开高性能电车时,那种安静的、瞬间的、毫无延迟的推背感,就像恶魔的低语,会不断在耳边引诱你:“再快点,再快点,前面那辆车就是个垃圾,干掉他!”你会忍不住的,真的。这是一种原始的、刻在基因里的速度崇拜。
而雷军老师的发布会,恰恰就是把这种“恶魔的低语”给公开播放了。他反复强调“2.78秒”,强调“媲美百万超跑”,强调的是一种“速度的权力下放”。他卖的不是车,是一个梦,一个普通人也能“一秒保时捷”的梦。这种营销,就像给每个车主发了一把开了刃的宝剑,却没怎么提剑谱里的“收剑式”。
这就导致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心理暗示:开小米SU7,就应该快,不快就对不起这台车。这次出事的车主,很可能就是这个“梦”的忠实信徒。
所以你说雷军老师有没有责任?严格说,法律上屁事没有。但从品牌价值观和舆论导向上看,他这个责任大了去了。他不需要负法律责任,但他要负一种“精神氮泵”的责任。写到这里我得承认,“精神氮泵”这个词可能有点刻薄,但你仔细品,是不是那个味儿?
这已经不是小米一家的问题了,这是整个新能源车圈的“集体发疯”。大家都在卷,卷续航,卷加速,卷冰箱彩电大沙发,卷谁家CEO更会说相声。卷来卷去,就是没人卷怎么让你在时速100公里撞墙之后还能体面地爬出来。都在给你造“任意门”,没人给你配“金钟罩铁布衫”。
安全,安全,还是TMD安全!
这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玩的四驱车,我给它换了最好的马达,结果第一次下赛道就飞出去了,零件散了一地。你看,这事儿就没变过。
但有时候我又觉得,雷军老师可能真的没想那么多,他就是一个纯粹的产品经理,他就是觉得快,就是酷,就是666。可汽车这个东西,它不是手机,手机死机了可以重启,汽车“死机”了,那可是要“重开”的。
这起事故之后,小米官方肯定会把锅甩得干干净净,强调是用户酒驾超速。法律上没毛病,但从品牌层面看,这是最蠢的做法。大家想看的不是你撇清关系,而是你的态度。
大家真正关心的是什么?是那些技术问题:
为什么撞了之后门打不开?你的紧急解锁机制是摆设吗?
电池的防火墙到底靠不靠谱?宣传的N道防护去哪儿了?
你那个智能座舱,在车主马上要狗带的时候,能不能自动报警并解锁车门,而不是还在放音乐?
这些问题,如果你能开个发布会,老老实实地把技术细节、碰撞数据、改进方案摊开来讲,哪怕承认自己有不足,大家都会敬你是条汉子。因为这展现的是一个成熟车企应有的担当。但如果你只会说“都是车主的错”,那只会让潜在用户觉得,你这车,容错率太低,不光对车技有要求,对人品和智商都有要求。
说到底,车就是个铁皮盒子,四个轮子加一堆电池!它不是你的战甲,更不是你的修仙法器!雷军老师要为他的“速度文化”反思,整个行业都要为这场“性能狂欢”降温。
但你猜怎么着?大部分人不在乎。只要下一款车更好看、更快、更便宜,今天这把火,明天就忘了。因为我们这个时代,记忆只有七秒,而信仰,可以重塑。
本报道旨在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如有版权或内容问题,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第一时间核查并调整。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