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现场冷清对比往年盛况,车市拐点真相引发关注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上空弥漫着“换挡”味道

以前去成都国际车展,感觉就像赶庙会——四个馆走下来脚底板都发烫,还得挤在人堆里看一眼那些平时只能在马路上擦肩而过的豪车。今年我又跑了一趟,灯光还是晃眼,可有些熟悉的牌子没了影。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现场冷清对比往年盛况,车市拐点真相引发关注-有驾

数了下,不止一个两个,是整整二十多家。保时捷、宾利、兰博基尼这些过去爱抢C位的,今年干脆连身影都没有。甚至连雷克萨斯也没来。我记得去年它们展台那块地板踩着都有点弹性,这回直接被比亚迪和长安占了地方,比亚迪还包下整个9号馆,把王朝、海洋、方程豹、腾势、仰望全搬来了,看得人眼花缭乱。

隔壁做汽修的老冯跟我说,这事儿不奇怪。“你想啊,一个豪华品牌来参一次展,那是烧钱烧到肉疼。”他给我算过账:光搭个符合调性的展台,就能买两辆高配汉兰达;再加上运车保险费、人吃住行……一场下来千把万没跑。这几年销量掉得厉害,比如东风本田今年前七个月就少卖了快四分之一,新法系更惨,一年才三万出头,还跌三成,你说预算往哪儿砍?肯定先砍这种看不见立竿见影效果的大场面。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现场冷清对比往年盛况,车市拐点真相引发关注-有驾

其实不仅是省钱的问题,还有方式变了。我有个开雷克萨斯4S店的朋友,他直白地讲:“参加一次大车展,摊到每个客户成本八千块,人还未必成交;短视频平台精准投放便宜三倍。”保时捷现在搞线上定制服务,高净值客户手机上一滑就能选颜色内饰;劳斯莱斯则喜欢办那种小圈子的私享会,在酒店宴会厅里摆几辆幻影,比起嘈杂的人流,更显稀罕劲儿。

市场冷暖变化挺快。今年一季度百万级豪车销量直接腰斩,我听群友说他们原本打算提卡宴混动版,但7月20日进口税门槛从130万降到90万(不含增值税),落地价硬生生贵出十来万,当场劝退。他转头去试驾新能源,说动力响应快得像电梯一样,上坡不用深踩油门,还带L2辅助,在成都绕城高速试的时候差点忘记自己在开车。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现场冷清对比往年盛况,车市拐点真相引发关注-有驾

反倒是新能源这边热闹非凡。不只是比亚迪,小米汽车和鸿蒙智行那几个“界”字辈排队的人龙老长,有人为了进3号馆提前半小时排队。据半年数据看,30万元以上新能源销量涨近九成,而传统燃油豪华跌了一成多。有意思的是,现在买高端新能源的人,更关心智能座舱占73%,而对品牌历史只剩52%关注度——这要搁五年前谁信?

顺带插一句,我邻居老李去年刚卖掉他的玛莎拉蒂,总共开不到两万公里,但维修记录厚厚一本——空调压缩机漏氟、高速抖动查半天找不到原因。他换了一辆国产纯电SUV,说以后不用担心加95号油涨价,也不用一年跑两次4S店清积碳。不过他吐槽冬天续航缩水太狠,从标称600公里掉到400出头,“不过好歹早晨坐进去暖风来的快”。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现场冷清对比往年盛况,车市拐点真相引发关注-有驾

所以啊,今年这个成都车展开幕第一天,我站在曾经属于某超豪华品牌的位置,看着旁边小伙用手机拍下一台新发布的纯电越野概念车发朋友圈,突然觉得,这可能就是新的“主角”登场方式吧。而那些缺席者,大概已经悄悄换到了别处舞台亮相,只不过我们这些逛惯大棚的人,要慢慢习惯没有他们的一角风景了。

23家品牌缺席成都车展,现场冷清对比往年盛况,车市拐点真相引发关注-有驾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