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底以来,汽车行业被一件“理想i8撞飞柳汽卡车”的事件所充斥,乘用车和商用车媒体从此有了共同话题,一时间,众说纷纭,有人说理想无德,有人说柳汽太怂,也有人主张再撞一次,更有人质疑测试机构中国汽研的专业性,总之,本来挺平淡的汽车行业突然热闹起来。
该事件之所以受关注,一是小车把大车撞得四轮离地,大多数人都觉得不可思议。二是理想一开始的傲慢和之后的声明让外界纷纷猜测在双方交涉的过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按照理想一开始的态度怎么也不会选择服软,难道真的是因为对方央国企的身份吗?
不管怎样,时至今日,该事件已经暂告一段落,但如果站在这个节点上做一下思考,理想、柳汽、中国汽研三方都没有得到正面的舆论支持,有人就说了,现在都在“讨伐”理想,柳汽是赢麻了呀,毕竟以前有几个人知道它,现在是行业皆知了,真的是这样吗?
非也,这次意外,看似柳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实际上其处理方式也并非完美,许多卡友就说了,我都申请出战,这柳汽却选择息事宁人,这也太怂了吧!
确实,按照常规的操作,柳汽的一系列做法的确不够专业,它正确的打开该事件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步,发表观点、果断谴责,站在受害者的角度指出理想、中国汽研的失当之处,也就是先让对方感到理亏。
第二步,摆事实,用敌人的矛攻破敌人的盾,也就是从中国汽研拿到当时详细的碰撞条件及数据,用数据去攻击其不合规、不专业之处。这一点非常关键,而作为测试机构,中国汽研也有必要的义务出具详细数据和参数,很可惜,柳汽显然把最关键的这一环给略过了。
第三步,打造自身更结实的守护盾,及时去更专业的机构做一次与该次碰撞同等环境的测试,用真实结果再次让理想和中国汽研打脸,需要注意的是个,这个环节属于自证,不是做个海报发个声明说自己车有多安全就可以替代的,当然,也没必要真和理想再来一次碰撞,毕竟一辆数吨的卡车和一辆两三吨的小车碰撞,就算赢了也没什么可炫耀的。很遗憾,事情已经过去两周,柳汽官方仍旧没有拿出相关方案和计划来证明自身安全不存在问题,但在这个博弈的过程中已经有卡友动摇了选购的念头,或者对车辆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这种情况下有谁还会说柳汽赢麻了吗?至少它已经输在了危机公关上,抗议-反击-自证,这本是多好的一次让产品带上安全标签的机会,可惜机会擦肩而过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这这场横跨乘用车与商用车的对撞事件中,理想确实被推至风口浪尖,许多人甚至都开始怀疑理想车主的人品,当然,这有点过头了,但理想品牌遭受重大损失这是不争的事实。此外,中国汽研也被严重质疑其专业性,作为行业内为数不多的专业测试机构,做出这样的业余测试实在令人大跌眼镜,恐怕要想恢复它在汽车企业中的正面认知,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才能做到。柳汽方面,只能说有得有失,得在躺枪的同时被更多人所熟知,失在没有抓住机会,短期内可能会获得一定的同情分,但长远来说,许多人只会记得一辆柳汽卡车曾经被一辆小车轻松撞飞,至于其中的缘由,谁还会去计较和在乎呢?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