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用车社来聊个大事儿!
最近车圈里有个说法,说十个想买蔚来的人,有三四个心里发怵,怕蔚来突然就“不见了”!
这不,蔚来老板李斌都急了,直接在群里喊话:“90天内,必须盈利!” 话放这儿了,这可是生死时速啊!
说个真事儿。
上周末,在北京蓝色港湾蔚来店里,一个大哥围着L90转了好几圈,销售小伙子嘴皮子都快磨破了,结果人家就问了一句:“哥们,要是明年你们黄了,我找谁修车去?” 这话一出,场面当时就有点尴尬了。
你想想,花大价钱买辆车,结果车企说没就没,那可是真金白银打水漂,谁心里能不膈应?
这不是产品不行,是怕这“梦想中的座驾”变成“一堆废铁”。
李斌这次真是被逼到份儿上了。
他自己都说了,现在担心蔚来倒闭的,占了想买车人群的相当一部分。
这可不是小问题,这是直接影响销量,影响品牌根基。
所以,那句“四季度盈利”,听着像个财务目标,但说白了,这是“续命”!
李斌把话挑明了:只要四季度报表能“红”,那些观望的,心里那点儿顾虑就散了,到时候,掏钱买车就水到渠成了。
留给他的时间,不多,就90天,想想都替他捏把汗!
那这90天,李斌打算怎么“续命”?咱分析分析,这套招数,那就是一个字:“狠”!
第一招,叫“卖更贵的车,赚更多的钱”。
你看那L90,还有新ES8,订单那叫一个火爆!
为啥?
人家的毛利率高啊!
一辆L90的利润,就能顶得上两辆ET5。
这就像做生意,卖高档货,利润自然厚实,也就能支撑住眼下的“缺口”。
尤其是L90,这车,可以说是蔚来的“翻身仗”的关键。
第二招,就是“勒紧裤腰带,省出每一分钱”。
现在蔚来全公司,那是“关灯节约”,团建那是能少则少,加班打车还得提前申请,20点前没批,嘿,自己想办法!
这得多大的决心,才能把日子过成这样?
咱老百姓都知道,日子紧巴了,就得捂紧钱袋子,企业也一样。
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
第三招,更直接,叫“砍掉不必要的,优化不高效的”。
那些不赚钱的,或者效率低下的项目,直接“咔嚓”一下,没得商量。
岗位设置不合理的,也直接优化。
这招叫“壮士断腕”,疼,但为了活下去,也只能这样。
毕竟,留着一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包袱,只会拖垮整个公司。
说到这,咱就得聊聊这L90到底是个啥来头,为啥能成为李斌的“救命稻草”。
这车,我用一句话概括:绝对的“奶爸杀手”!
5米3的庞大身躯,七座布局,后排座椅放倒了,那简直就是个移动的“休憩空间”,带娃出门,长途旅行,这内部的宽敞,谁不爱?
102度的电池,续航750公里,这在新能源车里,已然是佼佼者。
关键是价格,34.99万起,比那个“理想L9”便宜了6万,还赠送一年免费换电!
这性价比,你说能不让人心动吗?
订单火爆,这是市场给出的最直接的肯定。
但是!
这里有个“但是”!
产能的瓶颈,是它能否持续成功的关键。
如此火爆的订单,能否按时交付?
这就像一颗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据说李斌现在都亲自坐镇工厂,誓要打通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
这肩上的责任,可想而知。
即便四季度实现了盈利,就能“高枕无忧”了吗?
市场竞争的残酷性,绝不会因此消减。
外面特斯拉、比亚迪的价格战愈演愈烈,蔚来自身,换电站的运营成本依旧是巨大的投入。
所以说,四季度盈利,不过是为品牌争取了喘息之机,离真正的“稳健”二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然而,对于蔚来而言,当务之急,就是“求生”。
唯有先在生存线上站稳脚跟,才能继续去追寻其“理想”的宏图,才能书写“蔚来”品牌的故事。
这90天的倒计时,李斌此次,是真正地“背水一战”。
我们不妨回想一下,那位大哥的疑问:“要是明年你们黄了,我找谁修车去?” 这句话,精准地触及了消费者最深层的忧虑。
一个品牌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产品本身,更在于其背后所代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即便车辆技术再先进,设计再精美,如果品牌的存续本身成为一个未知数,那消费者又怎敢轻易托付?
蔚来引以为傲的“换电模式”,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构成了沉重的成本负担。
大规模的换电站建设和维护,在如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每一分钱的投入都需精打细算。
若销量未能有效拉升,换电站的利用率不高,则这笔庞大的投资,很可能化为泡影。
如今的消费者,购车已不再仅仅是满足基本的出行需求,更是一种对未来生活方式的投资。
他们期待座驾能长久相伴,售后服务能持续稳定,品牌价值能保持坚挺。
而蔚来目前面临的挑战,正是要化解消费者心中对这些方面的疑虑。
李斌提出的“90天盈利目标”,无异于他向市场和消费者递交的一份“生死状”。
他以最直接、最坦诚的方式向外界传递:我们正在全力以赴,只为品牌能够继续前行。
而市场的反馈,消费者们的观望,则是对蔚来能否兑现承诺的最直接的检验。
说句实在话,蔚来的车型,无论是其独特的设计美学,还是前沿的科技配置,亦或是其备受赞誉的用户服务体系,都堪称行业翘楚。
许多车主对蔚来,已然拥有了超越一般汽车品牌的深厚情感。
那种“用户共创”的社区氛围,那种“同舟共济”的情怀,是其他许多品牌难以企及的。
然而,当“生存”成为摆在面前的首要议题时,再美好的理想,也必须先扎根于现实的土壤。
设想一下,若是你身处李斌的境地,面对市场巨大的压力,投资人的殷切期望,以及消费者心中挥之不去的疑虑,你会如何抉择?
除了奋力向前,似乎别无他路。
这90天,对蔚来而言,恰似一场严苛的“生存考验”。
他们必须在这有限的时间内,大幅提升销售业绩,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最终将“盈利”这张关键的牌打出来。
这不仅是对李斌商业战略眼光的考验,更是对其整个团队执行力的一次极致磨砺。
我们作为旁观者,看到这样的局面,心中百感交集。
有人或许会想:“蔚来前景堪忧,不如趁早抽身。” 亦有人会盘算:“若蔚来能此番渡劫成功,此时入手或许能捡到便宜。” 还有更多的人,则抱着一种观望的态度,期待着这场“汽车行业的现代悲喜剧”能有一个怎样的结局。
说到底,这便是市场无情的“适者生存”法则。
哪个品牌,能真正洞察消费者的深层需求,提供有价值的产品和服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谁才能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笑到最后。
蔚来能否在90天内实现盈利?
L90的火爆订单能否转化为持续稳定的销量?
其核心的“换电模式”,能否在成本与效益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都亟待时间来给出最终的解答。
纵观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类似的跌宕起伏并非罕见。
但每一次,都足以引发我们深刻的思考。
一个品牌的崛起,往往凝聚着无数人的心血与汗水;而一个品牌的陨落,有时却可能瞬间发生。
我们用车社,始终密切关注着汽车行业的每一个细微变化,同时也热切期盼着更多真正有价值的品牌,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为消费者奉献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至于蔚来,这90天,注定将是其品牌历史上一个极其关键的时期。
李斌的这番“孤注一掷”,能否迎来转机?
我们不妨继续拭目以待。
不过,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若是换作旁人,或许早已不堪重负,但李斌展现出的沉着与担当,着实令人钦佩。
此事,你我皆可议论:蔚来手中,究竟还藏有多少未曾揭晓的“底牌”?
90天之后,他们将以何种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
是涅槃重生,还是…… 细想之下,我们不妨暂且不去过度渲染最坏的结局。
毕竟,在中国汽车产业的版图上,每一次危机,也往往孕育着新的生机。
我们由衷地希望,蔚来能够抓住这次宝贵的机遇,成功度过眼前的难关。
这90天,注定将成为蔚来品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注脚。
李斌此番奋力一搏,能否最终凯旋?
让我们持续关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