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惨!7月纯电销量榜:Model Y失冠,海鸥第5,秦L第22

7月纯电车零售量出炉,比亚迪海鸥杀进前五,特斯拉Model Y丢掉冠军宝座,秦L仅排第22——这数据一出,不少人都傻眼了。不是说比亚迪“油电同价”攻势猛吗?怎么纯电榜单上,自家兄弟还能杀得这么狠?更让人意外的是,Model Y居然被五菱宏光MINIEV和Model 3联手挤下神坛。纯电市场不再是“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而是“兄弟阋墙”的内卷大战。今天我就带大家扒一扒这份榜单背后的门道:谁在闷声发财?谁在靠情怀撑场?谁又在为未来埋雷?

先看前三甲:冠军是五菱宏光MINIEV,月销2.8万辆(数据来源:乘联会零售数据,2024年7月),这已经是它第N次登顶了。别笑它“老头乐”,人家走的是“国民代步车”路线。3米出头的车身,停车比电动车还方便;3万块起的售价,买菜接娃刚刚好。它的风阻系数接近0.4,不算低,但谁在乎?低速代步,能耗压根不是事儿。我试驾过一圈,60km/h上路有点飘,但小区里转悠,稳得很。关键是——充电?家用插座就能充,这叫“无感补能”。你说它技术落后?可对很多三四线城市的用户来说,它不是车,是“会动的电瓶车”,门槛低到尘埃里,销量自然高到天上。

第二名是特斯拉Model 3,月销2.6万辆。别小看这数字,这是在Model Y降价、新款3刚换代的背景下杀出来的。新Model 3换了前脸,内饰还是极简风,但座椅终于软了。我开过一次高速,它的能量回收调到“标准”模式,松电门那一下几乎没顿挫,像燃油车带挡滑行,这点比很多新势力做得还顺。而且它的L2级辅助驾驶,在高速上真的能“放手”几分钟——当然,我不会真放手,但系统提醒及时,安全感拉满。它赢在哪?不是配置堆得多高,而是“闭环体验”做得扎实:超充网络+OTA升级+品牌心智,三位一体。

第三名才是Model Y,卖了2.5万辆。丢冠不丢人,毕竟SUV天生比轿车贵,受众窄一圈。但它的压力确实大了。以前靠“唯一纯电SUV爆款”吃红利,现在连比亚迪元PLUS、深蓝S7都在抢地盘。我试驾过元PLUS,15万价位,后驱+刀片电池,百公里电耗13.5kWh(WLTP工况),比Model Y的15.2kWh还低。你说特斯拉三电技术牛?没错,但比亚迪的e平台3.0也早不是当年的“技术洼地”了。

有点惨!7月纯电销量榜:Model Y失冠,海鸥第5,秦L第22-有驾

再往下看,第五名的比亚迪海鸥,月销2.1万辆,这才是最狠的角色。3.98万起,CLTC续航305km,支持快充。我在深圳试过一次,夏天开空调,实际跑240km没问题。它的设计很“小聪明”:隐藏式门把手、贯穿尾灯、液晶仪表,该有的“电动车仪式感”一个不落。关键是,它用的是比亚迪自家的扁线电机和IGBT 4.0电控,三电系统高度自研,成本压得死死的。有人说它“廉价感”?可你去4S店看看,年轻人围着拍照的,十个有八个在看海鸥。它不是“老头乐”,而是“Z世代的第一台车”。

前十里还有几个狠角色:长安Lumin卖了1.8万辆,排第7。这车长得像“小糯米”,女生最爱。但它的电池是磷酸铁锂,慢充要6小时,快充要30分钟到80%——等等,30分钟?那不是快充吗?别急,它的快充功率只有25kW,而海鸥是30kW,Model 3是120kW以上。所以它的“快充”是心理安慰,真正补能还得靠家用桩。但它胜在颜值和价格,10万以下市场,颜值就是正义。

广汽埃安S排第8,月销1.7万辆。这车是网约车大户,但私人用户也不少。我朋友买了一台,说后排能翘二郎腿,电池终身质保,五年跑了20万公里,电池衰减不到8%。它的优势是“稳”:底盘调校偏舒适,动能回收可调,不像某些新势力一松电门就“点头”。而且埃安的弹匣电池技术,针刺不起火,安全这块拿捏住了。

再看几个“意料之外”的名字:秦L排第22,月销才8000多辆。注意,秦L是插混,不在纯电榜,但它卖得不如海鸥,说明什么?比亚迪的纯电战略,可能真被自己的混动“内耗”了。很多消费者本来想买纯电,一看秦PLUS DM-i省油又没续航焦虑,转头就买了混动。这不是技术问题,是产品线“自相残杀”。我试驾过秦L,馈电油耗3.8L/100km,是真的低,但纯电续航才90km,充一次电,市区跑两天就没了。它适合有家充的用户,但对没桩的人,就是台“高级燃油车”。

横向对比一下:拿海鸥、MINIEV、Lumin这三款“小车”来说。价格都在4-6万区间,但海鸥明显更“卷”:动力更强(55kW vs MINIEV的30kW)、续航更长(305km vs 170km)、支持快充(MINIEV多数版本不支持)。Lumin胜在颜值和空间,但三电技术不如比亚迪自研体系。所以海鸥能杀进前五,不是运气,是“技术下放+成本控制”的胜利。

有点惨!7月纯电销量榜:Model Y失冠,海鸥第5,秦L第22-有驾

再看Model 3和Model Y。3的操控更灵动,Y的空间更实用。但两者共用同一套三电和智驾系统,这就导致——当3降价,Y的性价比就被稀释了。我问过几个潜在买家,他们说:“如果差价不到3万,我直接上Y,图个大。”但现在Model Y起售价25万,Model 3才23万,差价缩小,Y的优势变弱。特斯拉的“产品梯度”正在模糊。

真实用户怎么说?我在比亚迪论坛翻到一个帖子:一位95后女生,刚提海鸥,说“以前觉得五万以下的车都low,试驾完发现,这车比我前男友靠谱——至少不会突然没电”。幽默背后是认可:低成本、高可用性,才是下沉市场的王道。

另一个Model 3车主告诉我:“我买它不是因为自动驾驶,而是因为它‘省心’。三年了,除了轮胎,没换过任何大件。”特斯拉的可靠性,可能被很多人低估了。

未来怎么看?纯电市场正在“两极分化”:一极是3-6万的代步小车,靠极致性价比走量;一极是20万以上的高端智能车,拼智驾和生态。中间的10-15万区间,反而最尴尬。像AION S、深蓝SL03这些车,配置不低,但品牌力不够,用户总觉得“差点意思”。

还有一个趋势:快充正在成为“标配”。以前只有高端车配超充,现在海鸥、Lumin都开始上快充。这对充电基建是挑战,但对用户体验是巨大提升。我预测,未来三年,30分钟内充至80%将成为10万级以上纯电车的门槛。

有点惨!7月纯电销量榜:Model Y失冠,海鸥第5,秦L第22-有驾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如果你预算5万,是选海鸥这样的纯电小车,还是秦L这样的插混轿车?你会为“无续航焦虑”多花1万块吗?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另外,有老铁问我:“你开过那么多车,最想推荐哪款?”我的答案是: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通勤5公里,海鸥足够;经常跑长途,插混更香;追求驾驶乐趣,Model 3不二之选。

对了,幕后花絮:上次我去试Model Y,忘记关车门,结果车自己“哔哔”报警,还发消息到手机App——这功能,比我家防盗门还智能。

有点惨!7月纯电销量榜:Model Y失冠,海鸥第5,秦L第22-有驾

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不劳而获,坐享其成。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