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总有人问我:“现在买豪华电动车,是不是只能在‘有牌面’和‘够智能’之间二选一?”说实话,这问题真戳中了痛点。一边是BBA这些老牌豪门,开出去倍儿有面子,但车机卡得像十年前的手机;另一边是新势力,语音助手秒回、辅助驾驶拉满,可总觉得少了点“豪华味儿”。那有没有一种可能——鱼和熊掌,真能兼得?
就在大家还在纠结的时候,奥迪悄悄搞了个大动作:推出独立新品牌“AUDI”,不带四环标,专攻智能电动。消息一出,评论区炸了锅:“24个月就造出一台豪华电车?怕不是压缩工期吧?”“没四环还能叫奥迪?”“别到时候两边不靠,自己跟自己打架!”这些质疑听着挺有道理,但我实地摸过它的首款车E5 Sportback后,想法彻底变了——这波操作,真有点东西。
24个月造车,是“赶工”还是“开挂”?
先说最让人怀疑的点:研发周期。24个月从立项到上市,听起来像“快餐式造车”,但奥迪和上汽的玩法不一样。他们不是在赶工,而是在“打配合”。德国团队负责底盘调校、操控质感这些“德味精髓”,上海这边则主攻智能座舱、本土化需求。两边跨时区接力干活,数据传过去,这边改,那边第二天接着调——这效率,简直像开了“双机位直播”。
更关键的是,这车不是“油改电”老咕噜棒子,而是纯电平台正向开发。800V高压架构+宁德时代100kWh电池,CLTC续航超770km,10分钟补能370km——这数据,别说合资对手了,连一些新势力看了都得支棱起来。百公里刹停距离32.8米,配Brembo四活塞卡钳和285mm宽胎,刹车性能顶呱呱,安全感直接拉满。
智能座舱“上头”,语音助手还能“克隆声音”?
以前说奥迪车机“劝退”,现在真不一样了。E5 Sportback用的是高通骁龙8295芯片,系统叫AUDI OS,滑动、打开应用丝滑得像用旗舰手机。最让我上头的是语音助手——它能“克隆”你的声音!跟火山引擎合作搞的“声音定制”,你说几句,系统就能模仿你的音色跟副驾聊天,朋友上车第一句就是:“你这车,AI成精了?”
辅助驾驶也没掉链子。和Momenta合作的EBM端到端大模型,高速NOA、城市拥堵跟车都挺稳。宋斐明(奥迪上汽CEO)说他在上海开过,“输入目的地,剩下的它都能自己搞定”。这话说得低调,但意思很明白:奥迪这次,真把智能这块短板补上了。
quattro电动化,操控还是“德系老炮”那味儿?
很多人以为电动SUV就是“买菜车”,加速快但开起来没趣。E5 Sportback偏不。它把quattro四驱搬到了电车上,10毫秒内就能完成四轮扭矩分配,过弯稳得像贴地飞行。底盘用的是采埃孚CDC可变阻尼+大陆空气悬挂,过减速带那种“砰砰”声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噗噗”的高级感。
施鹏泽(营销老总)说:“quattro不是给赛车手的,是给每个普通人的安全守护。”这话我信。哪怕你只是接送孩子、周末郊游,这车的底盘素质也能让你开得更安心、更从容。百公里加速没写具体数字,但一脚电门下去,推背感来得又快又绵密,这哪是“电动买菜车”,简直是“驾驶玩具”。
新品牌没四环,会“天塌了”吗?
这才是最灵魂的拷问。没有四环标,奥迪还是奥迪吗?会不会抢自家四环车型的饭碗?其实,上汽奥迪想得很清楚:四环品牌守“豪华本源”,AUDI新品牌攻“智能潮流”。一个走经典路线,一个主打科技年轻,互不打架,还能互相引流。
更狠的是渠道策略。别人在关店,它在疯狂开店!今年一口气开了90多家用户中心,年底要冲240家,覆盖100多个城市。而且不是“卖车摊位”,而是搞“有温度的服务”:提车有仪式感,送定制车贴;售后能上门取送车,进度实时推送;还有“AUDI专家”一对一教你怎么用辅助驾驶——这服务,简直比新势力还新势力。
对比一下:它到底怕不怕“内卷”?
拿它跟理想L7比,E5 Sportback少了些“奶爸车”的温馨感,但底盘质感、操控稳定性完胜,开起来更有“高级车”的体面。跟蔚来ES6比,它没换电那么方便,但价格门槛更低(起售价23.59万),品牌认知更强,后期保值率可能更稳。至于特斯拉Model Y?驾驶感太“极客”,内饰太“毛坯”,E5 Sportback在豪华感和智能化之间找到了更好的平衡点。
这样的奥迪,你还“劝退”吗?
说实话,E5 Sportback不是完美无缺。比如空气悬挂是选装,800V超充桩还没完全铺开,品牌认知也需要时间重建。但它的出现,打破了“豪华=保守,新势力=浮夸”的固有印象。它用德系的“硬实力”打底,再装上中国的“智能大脑”,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你会考虑这样一台没四环标的奥迪吗?
如果豪华和智能终于不打架了,你还会选谁?
这样的车子,你爱了吗?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