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

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挺让人唏嘘的,就是关于众泰汽车。

可能一些年轻的朋友对这个牌子不太熟,但要是提一嘴“保时泰”,估计很多人就会“哦”一声想起来了。

没错,就是那个曾经靠着模仿保时捷Macan造出了SR9,号称能让普通人花十来万就“开上豪车”的品牌。

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有驾

就在前不久,一个消息彻底给众泰的“复活”大戏画上了句号:它在重庆的T300生产线,被法院给强制拆除了。

这一下,连造车的家伙什儿都没了,还谈什么东山再起呢?

这事儿就像一个响亮的耳光,宣告了众泰年初喊出的复产计划彻底泡汤。

公司自己也发公告承认,今年内复工无望,未来的路怎么走,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一个曾经年销量达到三十多万辆,市值一度三百亿的车企,怎么就走到了今天这一步,上半年全国总共就卖了14辆车,最后连生产线都被拆了呢?

这背后的故事,值得咱们好好聊一聊。

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有驾

说起众泰,就绕不开它的发家史,那可以说是一部“抄近道”的典型教材。

在十多年前,当国内的吉利、比亚迪、奇瑞这些车企还在埋头搞研发,一点点啃发动机、变速箱这些硬骨头的时候,众泰发现了一条“致富捷径”。

它把市面上卖得好的、尤其是那些大家觉得好看又买不起的豪车,拿过来研究一番,然后用它那著名的“皮尺部”,三下五除二就造出了一款外观极其相似的“平替”产品。

最出名的就是那款众泰SR9,从车身线条到内饰布局,几乎就是照着保时捷Macan一比一复刻的,以至于闹出了不少笑话。

据说当年真有车主开着“保时泰”,混进了保时捷的车友群里潜伏了一年多才被发现。

这种做法,虽然在行业内被当作笑谈,但在市场上却意外地吃香。

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有驾

毕竟,用十分之一的价格,就能买到一个看起来像百万豪车的外观,这种诱惑力在当时确实让很多人动了心。

靠着这种策略,众泰T600模仿奥迪Q5,大迈X7看着像大众途昂,几乎每一款产品都能找到一个豪华品牌的“原型”。

这种“低价高配”加上以假乱真的外观,让众泰迅速占领了三四线城市的市场。

在2016年,众泰迎来了它的巅峰时刻,全年销量突破33万辆,这个成绩在当时足以让它跻身自主品牌的前列,风光无限。

那时候,众泰似乎向市场证明了,不搞研发,靠模仿也能成功。

但所有人都忽略了一点,靠投机取巧赚来的快钱,往往是最不牢靠的。

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有驾

好景不长,当第一批车主开着他们的“梦想豪车”上路后,问题很快就暴露了。

消费者们逐渐发现,这些车除了长得像豪车,其他方面跟豪车没有半点关系。

车身各种异响、零部件三天两头出问题、做工粗糙得像是半成品,这些都成了家常便饭。

更让车主们头疼的是售后服务,车坏了想修,要么是4S店说没配件,要么是修了几次也解决不了问题。

久而久之,众泰的口碑急转直下。

大家开始明白,买车毕竟是买一个长期使用的交通工具,光有面子没有里子,最后受罪的还是自己。

随着国内消费者的汽车知识越来越丰富,消费观念也越来越理性,大家不再为这种徒有其表的“样子货”买单了。

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有驾

市场的反应是直接且残酷的。

从数据上看,众泰的衰败来得非常快。

2018年,它的销量就直接腰斩到了15万辆左右,到了2019年,更是暴跌到只有2万多辆。

销量的雪崩直接导致了企业资金链的断裂,造血能力没了,各种问题就集中爆发了。

供应商的货款付不出,员工的工资也开始拖欠,各地的生产基地基本都陷入了停产或半停产的状态。

如果说这些还只是内伤,那么国家推行的“国六”排放标准,就成了压垮众泰的最后一根稻草。

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有驾

这个新标准对汽车的发动机技术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对于那些常年坚持自主研发的车企来说,这是一个需要努力攻克的难关,但对于技术储备几乎为零的众泰来说,这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它根本拿不出符合标准的新车,也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在市场上销售产品的资格。

走到这一步,众泰的结局似乎已经注定。

但更让人感到无法理解甚至愤怒的是,在公司已经千疮百孔、巨额亏损的情况下,高管们的薪酬却不降反升。

根据公开的财报,公司在一年亏损近10亿元、全年只卖出14辆车、生产量为零的惨淡经营状况下,高管团队的总薪酬竟然还上涨了超过六成,董事长的税前年薪接近两百万元。

一边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员工被长期拖欠工资,生活陷入困境,另一边是公司高层拿着高薪,这种鲜明的对比无疑刺痛了每一个关注这件事的人。

国产车企再暴雷,产线拆除停工,上半年仅售14辆-有驾

这已经不单单是经营策略失败的问题了,更反映出企业内部管理和价值观的严重扭曲。

回过头来看,众泰的失败其实一点也不意外。

它用自己的经历,给所有中国企业上了一堂深刻的课。

在同一个时代起步的伙伴们,比亚迪选择了死磕电池和混动技术,如今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吉利通过收购沃尔沃,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现在已经发展成一个拥有多个品牌的国际化集团;奇瑞则坚持自主研发发动机,产品远销海外,成为中国汽车出口的标杆。

它们都选择了那条最难走但最稳固的路,那就是构建自己的核心技术壁垒和品牌价值。

而众泰,选择了那条看起来最轻松的“捷径”,最终却发现那是一条死胡同。

市场的竞争是公平的,它不会永远纵容投机者。

如今的消费者,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品质、技术和服务,而不是一个披着华丽外衣的空壳子。

众泰的倒下,恰恰证明了在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今天,只有脚踏实地、坚持创新,才能真正赢得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