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改装,圈里的老法师总是笑,说是“给爱车做造型整容、还兼调身子骨儿”。不过这事搁几年前,谁改车还不是一群人在地下车场鼓捣,大半夜还怕被邻居投诉。现在气氛变了,马路上大轮毂、彩贴涂装的车到处跑,广佛的改装店门口有时候连停车位都抢不到。前几天我去黄埔的那家有点名气的小铺子,就见到店里挂着一个老北京夏利车门,说是“当年师傅刚入行的时候,不懂行,第二次改涂装满是气泡”,笑死个人。
改外观,真没啥讲究,年轻人就爱鲜亮,珠江新城那边有人贴过啥变色龙膜,紫红偏蓝,我瞧着像吃了色素糖一样。轮圈,20寸的装上,师傅边装边骂娘,“别整得‘混子’似的,小心下地库铲花漆”。不过吧,有一次车友群里有人用水泵盖子在轮圈装饰上做悬浮雕花,结果刚过长隆门口就掉了半圈。笑掉大牙。倒是引擎盖那几幅动漫图,怎么春夏一到,满是小女生自拍背景。
说动力改,不老实说,没点家底乱弄发动机容易闹成废铁。一哥们迷信增压器强得飞,硬生生把原厂行车电脑刷了三轮,最后早晨自启动,开机还响了警报。师傅说“心脏别瞎整,三缸你塞四缸的活儿,早晚吃不了兜着走”。实际你真要动力提升,进气套件和排气段做得专业,广州那边的大几千配件随便选,小作坊也有手艺,不像外地一味扫淘宝。听说有老车迷拿福美来调过阀门,动力升级了不说,就连油耗都给拉高了一些,结果被媳妇吐槽“买改件不如请我吃火锅”。
内饰这块,从真皮包到红木镶嵌,前两天见过一辆凌志就是广绣坐垫,靠着甚至有桂味香囊。改音响的人满街都是,但真会外置炮箱的其实少。成都那帮人喜欢在空调出风口插卡通玩偶,有一次我坐朋友SUV副驾,被一串乔巴钥匙挂砸到脸上。那边SUV多,改车顶帐篷、行李架,说是露营“装备齐全了,过了青城山随便扎营”,其实师傅都知道,帐篷钉钉了不到三年容易氧化,抱怨归抱怨,还是爱自由生活那一派。有人还在后备箱加装折叠水壶,其实设计初衷是随手泡茶,结果大多数用来泡方便面。
说起改装这事,不同地方风格差别老大。日本那边玩轻量化,甚至轮胎都选一千克以下的碳纤料子,不过老一辈改装师傅说“这玩意中国路烂,胎皮薄了分分钟脱气”。美帝改得夸张,大口径进气、巨型扰流都能搞,前阵子群里流传一辆老Mustang,油门一踩跟炸街一样。广州的老车文化挺有意思,我之前见到有位邻居,家里老桑塔纳保养得像新车,他说“外形一点不动,换内饰才显得有味道”。老车翻新师傅有时候会叹气,“这买红木配件,钱砸了都看不见,爱好而已”。
有冷门配置的故事。前阵子店里进了一辆欧洲来的奇葩——有后排独立制冷开关,专门为后座小孩做的。据师傅讲“这货国内没几家修得了”,还得翻原厂资料,但后来车友群里有位老哥自己用遗弃GPS控制板搞成了制冷遥控,给群主直呼“老硬核”。有一次自动泊车系统抽风,技师一边念叨“电脑闹鬼,软件刷两遍就好了”,一边刷出了新版本结果反而不能停车了。
老牌子车主,几乎都有一两个关于年检的槽点。“动力改了保险不认,年审又刁难,一年一挂号折腾人。”二手市场里也有怪现象,有人专挑改过的老捷达,“买来就是为改到极致,原厂车买不起,改车还更有情怀。”甚至售后师傅承认,改后车出现小毛病,让他们练手技术更快,“有些新车没味道,旧车翻来覆去修才懂门道”。
行业里传过八卦,说某改装品牌旗下的某系列,就是外壳喷得好看,实际里面用的电线沾水就短路。专业圈里买件都得看懂行合,修过的师傅一见就说“你这线材省了五毛,保险点都不敢接。”消费者其实一点不傻,现在玩车的,宁愿多花点钱找懂门道的,省得日后拆了重新来。
偶尔也听说些事故,朋友的帕萨特动了底盘,结果在广园路掉了节前副车,不是技术不过关,就是材料配错。其实圈里师傅都知道,搞动力和悬挂不求极限,安全第一才是。这年头马路漫跑猎豹式改装车,都还得怪路况,广州逢大雨,底盘过低的改装车,水难行,一进地库师傅就笑:“这下直塞水塘咯。”
养护方面,那些玩得溜的车友都知道,改过的车当心保险认定问题——老李隔壁家里GL8年年都头疼,挂件多了连年检站都叫他临时拆。就连常规机油规格都能说出一堆门道,劝菜鸟别乱换“高标号”,师傅说“老广油头都醒,别整太新,反而难养。”
改装车文化其实和地气有关。广州一条巷子里有辆“大哥级”桑塔纳,由里到外全是手活。师傅们边抽烟边在后备箱翻换线,“车,改着玩着,人情在里面。”圈子里这样点头。
二手故事也有点旧味儿。之前朋友的飞度,装完大包围一个月后不喜欢了,干脆拆散卖件,最后被新入门车主以“带氛围灯”的理由收去。新车配件远不如旧件有情怀——车群里常说,老改装是“人码”,新车全靠套路。
有人说,改车不是图一时新鲜。其实就像那辆换过五轮漆的老皇冠,今年还挂着“寻找原厂仪表”,车主在群里发了半夜求配件,没人救场。城市里,旧车、改件、师傅和车友,谁都是故事主角。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