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雷军在直播间说出“急用车的朋友可以看看小鹏G7”时,整个汽车圈都竖起了耳朵。这位手握小米YU7超24万订单的科技大佬,竟主动为“友商”新品站台,背后不仅是20年交情的兄弟情谊,更暗含对这款19.58万元起售的AI汽车硬实力的认可。作为亲历过三款新势力车型研发的从业者,当我手握小鹏G7配置表时,瞬间理解了雷军的逻辑——顶配Ultra版22.58万元的价格,藏着未来五年智驾进化的钥匙。
---
一、三款配置的精妙布局:低配高质,顶配前瞻
小鹏G7的定价策略堪称教科书级:
- 602长续航Max(19.58万):标配即豪华。800V高压平台+5C超充技术实现10分钟补能436km,296马力电机+四座通风加热按摩座椅,15.6英寸中控屏+87英寸AR-HUD抬显,入门版配置堪比竞品中高配。
- 702超长续航Max(20.58万):加1万获得100km续航升级(CLTC 702km),电池容量从68.5kWh提升至80.76kWh,能耗控制更优。
- 702超长续航Ultra(22.58万):核心溢价在“算力革命”。三颗自研图灵AI芯片取代双Orin-X,总算力飙升至2250TOPS——相当于9颗Orin-X,为行业迄今最高本地算力,直接对标L3级自动驾驶硬件需求。
> 技术注解:Orin-X芯片是目前主流智驾方案(如蔚小理2023款),单颗算力254TOPS。小鹏三颗图灵芯片实现算力跃迁,可承载更复杂的VLA+VLM本地大模型。
二、顶配Ultra的“隐形价值”:为未来付费
多花的2万元绝非单纯硬件升级,而是购买“可进化能力”:
1. 独享全场景VLA功能:塌陷避让、救护车主动让行等高阶决策能力,依赖大算力实时处理复杂路况。
2. 本地部署VLM大模型:座舱AI可离线运行,语音交互响应速度提升3倍,未来支持主动服务(如根据行程自动调节空调)。
3. L3级能力冗余:现行法规虽未开放L3,但2250TOPS算力可覆盖未来5年OTA升级需求,避免硬件淘汰。
何小鹏在发布会上直言:“算力小,跑不动大模型;模型小,用不好大数据。” 这句话精准点破Ultra版的核心价值——用当下投入锁定未来体验。
三、全系标配的越级体验:入门即顶配的底气
即便选择入门版,用户仍能享受三大越级配置:
- 舒适性标杆:全系四座Nappa真皮座椅,标配通风/加热/按摩+电动调节,12层坐垫结构带来54mm落座缓冲。
- 空间魔术师:短前悬设计实现88%得房率,后备箱819L(放倒后排达2277L),39处收纳细节+磁吸桌板,家庭出行神器。
- 底盘黑科技:太极AI底盘预瞄200米路况,配合智能可变阻尼减振器,过减速带冲击感降低40%。
四、雷军推荐的深层逻辑:差异化生存的样本
雷军直播推荐小鹏G7,表面是分流小米YU7订单压力,实则揭示行业新逻辑:
1. 产品互补:YU7主打性能与生态(25万+价位),G7聚焦家庭空间与智驾(20万级),用户群天然区隔。
2. 技术协同:华为联合开发AR-HUD实现“光毯导航”,小米澎湃OS与G7的VLM大模型各具AI交互特色。
3. 国产联盟:面对特斯拉Model Y,国产阵营需技术共享扩大市场份额。
> 行业视角:2025年新能源战场已从续航竞赛转向算力博弈。小鹏用G7证明:在比亚迪的体系优势、吉利的规模效应之外,新势力仍可凭尖端AI开辟增量。
结语:顶配的价值锚点
小鹏G7的定价策略如同一道精妙的数学题:19.58万的入门版满足“实用主义”,20.58万长续航版瞄准“里程焦虑者”,而22.58万的Ultra版则献给“科技先知”。多付的2万元实质是预购了一张通往L3时代的船票——当其他车型还在依赖云端算力时,G7 Ultra的本地大模型已能离线规划最优路径。正如工程师在底盘调校中常说的:“冗余不是浪费,而是安全的代名词。” 在智能化爆发的前夜,算力冗余将成为新的安全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