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每次一到国庆,看高速堵车的新闻,都像是在围观一场大型人类行为艺术展,堪称典中典。红彤彤的导航地图,与其说是路况,不如说是当代人的心电图,充满了焦虑和绝望。而在这场盛大的仪式里,电动车主服务区排队充电,更是每年固定的一个保留节目,比春晚小品还好笑,充满了醍醐灌顶的现实主义魔幻。
但今年,有那么点不一样了。我刷到两个比亚迪汉L车主的帖子,这两个哥们在堵成停车场的国庆高速上,居然笑得出来,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看完他们的分享,我悟了。比亚迪这次,是真的不装了,摊牌了。它传递出的核心思想就一句话:高速充电的终极解法,不是桩多,而是掀桌子。
先看第一个哥们,上海到潮汕,本来是地狱难度的电车长途路线。结果人家轻描淡写,说“兆瓦闪充就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全程没焦虑。
“兆瓦闪充”,听着就一股子修仙渡劫的味道。5分钟补能400公里。这是什么概念?你想象一下那个场景:国庆服务区里,一群电车主正围着几个充电桩,气氛焦灼,有的在吵架,有的在打王者,有的在教育孩子,每个人脸上都写着“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开电车出来受罪”。
这时候,你,开着一辆汉L,优雅地滑入一个空着的兆瓦闪充桩。插上枪,去上了个厕所,顺便买了瓶冰红茶。说起来,我上次在服务区吃的那个烤肠,真的齁咸齁咸的,也不知道用的什么科技与狠活。等你拧开瓶盖,手机APP提示,电充满了。前后也就五六分钟。
你回到车旁,在其他车主能杀人的目光中,拔枪,走人,深藏功与名。整个过程,比泡一碗泡面还快。
这不是充电,这是对其他所有排队车辆的降维打击。它解决的不是你自己的充电速度问题,它解决的是“让别人继续慢慢排队”的问题。比亚迪在这里扮演的不是一个服务者,而是一个秩序破坏者。它告诉你,规则就是用来打破的。当别人还在为了一口吃的排队时,你直接把整个餐厅的后厨承包了。就问你怕不怕?这才是真正的用户思维,只解决自己的问题,别人的问题,who cares?
如果说兆瓦闪充是开了个任意门,那另一个哥们玩的“双枪充电”就更不讲武德了。
这位老哥开着汉L勇闯大西北,3500多公里。他说“一直用双枪充电太方便了”。我一开始没理解,后来一看实测,直接太阳都要一个趔趄。所谓的双枪充电,就是把两个普通的快充桩的枪,同时插到自己车上,然后充电功率直接翻倍。
我靠,这简直不是人干的事!
这是一种典型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大西北的充电桩本来就少得可怜,是所有电车主的希望之光。结果汉L车主来了,像个雷电法王杨永信附体的,对着一个桩左右开弓,直接把两个充电枪的能量全吸到自己身上。普通快充,硬生生被他玩成了超充;超充,直接被他干成了闪充。你就是那个独占两个能量奶嘴的巨婴,把一个公共资源,硬生生玩成了自己的专属VIP包房。
这哪是技术革新,这分明就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闪电战”。最好的防守是进攻,解决充电桩不够的最好办法,就是我一个人用掉两个。同行看了也得傻,别的车主看了想打人。
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比亚迪吹。但没办法,这个掀桌子的姿势实在是太帅了,帅到让人没法讲道理。我作为一个曾经坚定的油车党,最烦的就是听电车党聊技术,什么800V、1000V,什么碳化硅,听着就头大。因为我真的开过电车,我知道决定体验的,从来不是实验室里的峰值功率,而是你在一个陌生服务区,面对一个根本不兼容的破桩时,那种深入骨髓的无力感。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同理,充电技术的关键,也不在于你理论上能跑多快,而在于你能不能把眼前这个不知道什么牌子的烂桩,榨出最后一滴电来。
比亚迪这次是彻底悟了。它不再跟你纠结于技术名词的营销,而是直接告诉你一个简单粗暴的真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它所有的技术,无论是兆瓦闪充还是双枪充电,都指向一个最终目的——在现有的、混乱的、不完美的充电环境下,用最不讲理的方式,最大化地掠夺充电资源。
讲真,这种做法在道德上确实有点那个...但商业竞争嘛,不寒碜。当所有友商还在苦口婆心地教育用户要“规划好路线”、“错峰出行”的时候,比亚迪直接递给你两把西瓜刀,说:“兄弟,不用规划了,杀进去,桩就是你的。”
所以你问我这个技术好不好?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用了它,别人就得等死。这,就够了。
这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过去大家造车,是比谁的蛋糕做得好。现在比亚迪告诉你,别做蛋糕了,最好的手段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在今天这个魔幻的汽车市场,反而成了一种该死的、让人无法拒绝的魅力。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