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每天开车,双手握住方向盘时,可能很少会去琢磨一个问题:为什么有时候这方向盘转起来轻飘飘的,一个手指头都能搞定,特别是在停车场里挪车的时候;可一旦上了高速,它又好像变得沉稳了许多,让你感觉特别踏实?
这背后其实并不是什么玄学,而是汽车工程师们精心设计的两种主流技术在起作用,它们就是液压助力转向和电动助力转向。
这两种技术就像是方向盘背后的两位“隐形大力士”,一个走的是传统硬汉路线,另一个则是智能科技先锋,它们不仅决定了你手上的力道,更深层次地影响着我们整个驾驶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
我们先来说说那个资格老一点的“硬汉”——液压助力转向。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套精密的“液体传动”装置。
它的工作原理听起来有点复杂,但说白了就是借力打力。
当你的汽车发动机启动后,会通过一根皮带,顺便带动一个叫做液压泵的东西。
这个泵就像一个心脏,不断地把一种专门的油(液压油)加压,让它在管道里高速流动,形成强大的压力。
这股压力被输送到转向机里随时待命。
当你需要转动方向盘时,你的动作就相当于打开了一个阀门,高压油立刻就会冲向你想要转动的方向,帮你推着车轮转过去。
所以,你手上感觉到的轻松,其实是液压油在背后帮你出了绝大部分的力。
这种工作方式带来了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那就是它的“脾气”跟发动机的转速紧密相关。
当你在原地怠速或者低速挪车时,发动机转得慢,液压泵的工作效率也就不高,油压自然就小,这时候你就会觉得方向盘有点沉,需要多用点力气。
可一旦你把车开起来,发动机转速上去了,液压泵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油压蹭蹭往上涨,方向盘也就随之变得轻快起来。
很多开过老车的朋友对此应该深有体会。
这种纯机械的联动,也带来了一种独特的驾驶感受,那就是所谓的“路感”。
因为整个系统是靠液体压力传递的,所以路面上的一点一滴变化,比如压过一个井盖、碾过一段颠簸的石子路,这些振动和冲击力会通过液压油,很真实地传递到你的方向盘上,让你的手能清晰地感觉到路面的状况。
对于一些追求驾驶乐趣的老司机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手和路面在直接对话,能让他们更精准地判断车辆的抓地力和行驶状态。
当然,它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首先,因为它一直靠发动机带着转,所以不管你有没有在打方向,它都在消耗着发动机的动力,这会直接导致油耗稍微高一些,有数据显示,这套系统大约会吃掉发动机百分之五左右的功率。
其次,它的保养也相对麻烦,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液压油,时间长了,那些油管、密封圈还可能老化漏油,维修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接下来,我们再聊聊现在市场上绝对的主流,那位“智能科技先锋”——电动助力转向。
如果说液压助力是靠蛮力,那电动助力靠的就是脑力。
它彻底摆脱了对发动机的依赖,自立门户。
它的核心部件就是一个电动机和一个非常聪明的“大脑”,也就是电子控制单元(ECU)。
这套系统的工作逻辑就高级多了。
这个“大脑”会像一个贴身管家一样,时时刻刻收集着各种信息,比如你现在的车速是多少,方向盘转了多大的角度,车轮的阻力有多大等等。
然后,它会根据这些信息,在千分之一秒内计算出你当前最需要多大的助力,再精确地指令电动机输出相应的力量。
举个最常见的例子,当你在狭窄的停车场里揉库时,车速极低,转向阻力最大,“大脑”就会判断出你需要最大的帮助,于是命令电动机全力输出,这时候方向盘就会变得轻盈无比,甚至女士用一根手指都能轻松转动,大大降低了低速驾驶的疲劳感。
而当你驾车飞驰在高速公路上时,车速非常快,此时如果方向盘太轻,稍微一动就可能导致车辆大幅度偏离,非常危险。
这时,“大脑”又会做出判断,指示电动机减少甚至不提供助力,同时还会模拟出一种阻尼感,让方向盘变得沉稳起来,给你一种牢牢抓住方向的信心,即便有轻微的手抖,也不会影响行车轨迹。
电动助力的优势是全方位的。
首先,它只在需要转向的时候才工作,平时直线行驶时,电机基本处于休眠状态,几乎不消耗能量,因此比液压助力要省油得多。
对于现在越来越普及的新能源汽车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
其次,它的结构相对简单,没有了液压泵、储油壶和复杂的管路,不仅节省了发动机舱的空间,也从根本上杜绝了漏油的烦恼,日常使用基本是免维护的,可靠性更高。
更关键的是,电动助力为汽车的智能化打开了一扇大门。
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各种驾驶辅助功能,比如车道保持辅助(当车辆偏离车道时,方向盘会自动修正)、自动泊车(车辆自己打方向停进车位),这些功能的实现,都必须依赖于电脑能够直接控制转向系统。
电动助力系统天生就具备这个能力,电脑可以精确地向电机发出指令,而传统的液压助力系统,作为一个纯机械结构,是无法与这些智能系统对话的。
可以说,没有电动助力,就没有现代的智能驾驶。
值得一提的是,在电动助力转向的调校上,我们中国的汽车品牌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
很多国产车,尤其是新能源车型,都允许驾驶员在中控屏幕上自定义方向盘的转向手感,通常会提供“舒适”、“标准”、“运动”等多种模式。
想在市区里轻松游走,就选择舒适模式,方向盘轻若无物;想要体验驾驶激情,切换到运动模式,方向盘立刻变得紧致沉稳,指向精准。
这种人性化和智能化的体验,是传统液压助力时代完全无法想象的,也体现了我们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
当然,电动助力也并非完美无瑕。
早期一些调校得不太好的电动助力系统,会给人一种“电子味”过浓的感觉。
因为它会过滤掉大部分从路面传来的细微振动,导致所谓的“路感”比较模糊,开起来会觉得方向盘和路面之间隔了一层东西,缺少了那种机械的沟通感,让一些驾驶爱好者觉得不够纯粹。
此外,极少数情况下,如果助力电机或控制单元出现故障,维修更换的费用会比较高昂。
但总的来说,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如今的电动助力系统在模拟转向手感和可靠性方面已经做得非常出色。
总而言之,从液压助力到电动助力的转变,不仅仅是技术路线的选择,更是汽车工业发展趋势的一个缩影。
它反映了汽车从一个纯粹的机械工具,向着一个更高效、更舒适、更智能的移动终端进化的过程。
液压助力所代表的那种充满机械质感、与路面直接对话的驾驶体验,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情怀,被追求极致舒适和智能化的电动助力所取代。
这背后没有绝对的谁好谁坏,只有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最优选择。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电动助力带来的低速轻便、高速稳定、更低油耗以及对智能驾驶的支持,无疑更符合现代出行的需求。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