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

我得先给你透个底,最近你要是去看车,听到销售跟你吹“纯电续航500公里”,先别激动,多问一句:这车,它烧油吗?

要是对方点头,那你可得坐稳了。

因为你眼前的这台“增程电动”,八成已经是个背着汽油桶的“纯电叛徒”了。

这事儿越来越魔幻。

想当年,增程车的纯电续航有个150公里,咱们就觉得是捡着宝了,能白嫖不少电。

这才几年功夫,风向全变了,新上市的增程车,电池一个比一个大,纯电续航不说冲到450公里,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甚至有消息说,明年就有塞进80kWh电池的怪物要上市了。

80度电啊朋友们,这容量,比特斯拉Model 3长续航版还大,你告诉我它只是台“增程车”?

这简直是在挑战我的世界观。

当然,车企们会摆出一副“我这都是为你好”的架势。

他们太懂咱们心里那点小九九了:对里程的焦虑刻在骨子里,对油价的上涨恨得牙痒痒,总想着“能用电就绝不用油”。

再加上,市面上不少增程车一旦没电,那增程器一吼起来,噪音、抖动、动力下降三件套配齐,体验感直接从云端跌到泥地里。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所以,一个超大电池包,看起来就像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大”解千愁。

可这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

美梦做到这儿就差不多了,咱们来聊点现实的,聊聊你为这个“大”字,究竟得付出多大的代价。

首先就是钱。

别天真地以为电池技术进步了,你就能用白菜价买到大电池。

羊毛永远出在羊身上,60度电的成本怎么也比50度电贵一截,这笔钱,最后不还得是你自己掏腰包?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你为了省点油钱,结果购车款先多花了好几万,这账怎么算都觉得有点亏。

然后,你猜猜多出来那几十度电池有多重?

你以为你买的是续航,其实是几百斤的“赘肉”,天天背着跑。

有款卖得挺火的增主SUV,电池从小号换成大号,车重直接飙升142公斤,相当于车里随时都坐着两个成年人。

结果就是,馈电状态下,市区的百公里油耗,愣是从6.2升涨到了7.8升。

惊不惊喜?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意不意外?

你费劲省下的那点电钱,够不够填这个油耗大坑,自己心里得有点数。

这还没算完,车子胖了,底盘的压力、操控的灵活性,全都是问题。

更要命的是安全。

以前电池小,底盘下面还有足够的空间用钢筋铁骨保护起来。

现在好了,一整块巨大的电池板几乎铺满了整个车底,活脱脱把最脆弱的软肋暴露在外。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纯电车为啥怕托底?

就是怕这个。

现在,大电池增程车也得跟着提心吊胆了,马路牙子和烂路上的石头,随时可能给你来个“惊喜”。

说到底,现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电池容量竞赛”,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

增程技术的初衷,是“用油发电”,解决纯电车的补能焦虑,它的核心优势在于“油电协同”的效率。

可现在呢?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大家都不去比谁的增程器热效率更高,谁的能量管理系统更智能,反而一窝蜂地去卷电池大小,这不就是舍本逐末吗?

很多所谓的长续航,不过是块遮羞布,专门用来掩盖它在馈电状态下的拉胯表现。

行业里1升油大概能发3.4度电,这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水平了,但能量转换过程中的损失依旧存在。

所以你会发现,很多增程车一旦没电,不仅油耗飙升,动力也衰减得厉害。

满电时是条龙,馈电时是条虫,零百加速时间差个三四秒都是家常便饭。

与其疯狂堆砌电池,不如老老实实回头去修炼“内功”。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把增程器的效率提上去,把整车的能耗降下来,让车子在没电的时候也能保持一个体面的油耗和动力表现。

这活儿难,见效也慢,远不如在发布会上喊一个“500公里纯电续航”的口号来得响亮,但这才是真正对用户负责,也是一家车企技术实力的体现。

所以,当销售唾沫横飞地跟你吹嘘那块巨大的电池时,你可能得多个心眼了。

这到底是技术的进步,还是懒惰的妥协?

是为了你好,还是为了他们的财报好看?

续航500公里?增程车背上纯电包袱,油耗不降反升!-有驾

毕竟,当你的增程车背上了一块纯电车的电池,它离那个“既省钱又没焦虑”的初心,究竟是近了,还是远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