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狠抓亚非拉电动市场!中欧关税掰手腕,全球汽车大战升级

本周,布鲁塞尔。冯德莱恩在一场对外讲话里放了狠话,要让欧洲车企去拿下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电动汽车市场。几乎北京。中国商务部在例行发布会上回应欧方关税动向,丢下一句很直接的话。两边你来我往,火药味不重,但意思都很清楚。

冯德莱恩狠抓亚非拉电动市场!中欧关税掰手腕,全球汽车大战升级-有驾

先说一个新动静。德国大众在沃尔夫斯堡确认,正推进一款约2万欧元级别的小型电动车,目标是在2027年前后上路。这类入门车对欧洲品牌很关键,可以把价格打下来。大众还把供应链和软件时间表再捋了一遍,争取不再掉链子。同样,雷诺也在压低小车成本,准备新一轮拉锯。

再看欧盟这边的“掰手腕”。欧委会在2023年10月对中国电动车启动反补贴调查,2024年7月先加征了临时关税,不同企业加的比例不一样。理由是价格太低、补贴太多,影响了欧洲市场秩序。欧委会推动成员国讨论是否转为正式关税。这一步,如果落地,影响会更长。

冯德莱恩狠抓亚非拉电动市场!中欧关税掰手腕,全球汽车大战升级-有驾

为什么冯德莱恩要把话说到亚非拉?一是家门口竞争太狠,中国车在欧洲卖得越来越多,价格也压得住。二是欧洲要在2035年停止销售燃油新车,时间不等人。三是本土车企转型慢,电池、软件、制造成本都有短板。因为这个,她要把战场外移,找新增长点。

中国这边的底气来自哪儿?就是全链条。上游有锂镍资源配置能力,中游有电池、电机、电控的规模化,下游整车研发、供应链协同做得快。结果就是成本更稳、产品迭代更快、选择更多。很多中国车企在欧洲本地化也在走,供应商跟着过去,配套逐步齐。

冯德莱恩狠抓亚非拉电动市场!中欧关税掰手腕,全球汽车大战升级-有驾

说回亚非拉。冯德莱恩点的这三块,是增量市场。亚洲像泰国、印尼在给电动车上税收优惠,想把产业链引进去。非洲有摩洛哥、南非的汽车制造基础,靠近欧洲港口,物流不远。拉美的巴西、墨西哥市场体量大,零部件工业也成熟。这些地方都在抢厂、抢投资。

但这不是就能拿下的。比如泰国给过多轮购车补贴,很多中国品牌早早布局工厂和销售网络。印尼押注镍资源,电池和整车都在谈。欧洲品牌要进去,不止要比价格,还得比交付速度和售后网点。还有本地零部件比例要求,合同谈起来一点都不轻松。

冯德莱恩狠抓亚非拉电动市场!中欧关税掰手腕,全球汽车大战升级-有驾

非洲这边,摩洛哥有丹吉尔港的通关效率,雷诺、斯泰兰蒂斯都在那儿。南非传统燃油车强,电动车配套却偏弱,电网稳定性还是个问题。欧洲品牌要扩张,就得先解决充电和备件。同样,中国企业如果下场,也会考虑同样的账本,大家都得算清。

拉美看起来近,但门槛不低。巴西今年开始逐步恢复进口电动车关税,鼓励本地生产。墨西哥靠近北美,但“北美规则”的零部件原产地要求很细。欧盟和南方共同市场的自贸谈判久拖未决,关税和标准还在拉扯。这些现实问题,都会拖慢节奏。

中方那句话是什么?商务部发言人说,中方希望欧方不将关税武器化,消除市场壁垒,鼓励公平竞争,顺应产业合作大势,为产业发展创造公平、非歧视、可预期的市场环境。意思很直白:别用关税当棍子,坐下来把规则讲清楚,市场按规则走。

这话的背后,是一个姿态。中国车企并不怕去欧洲“下棋”,也不怕在亚非拉“抢地盘”,但要讲规则、讲效率。欧洲内部也有分歧。德国、瑞典一些车厂和零部件商,对关税持保留意见,担心报复和成本上升。欧委会要顾政治,也要顾就业。

企业层面也在自救。宝马、奔驰继续推高端纯电,走高毛利路线。大众押小车,希望拉低门槛。比亚迪在匈牙利建整车厂,奇瑞在西班牙推动合资生产,这些都是把“船”开过去,降低不确定性。谁跑得快,谁先占住桩位,后面就好办。

如果欧盟一手加税、一手出海,短期看能喘口气,长远看会不会推高消费者价格、拖慢新能源换车节奏,需要算总账。同样,中国企业若把产能和研发继续贴近市场,把服务、安全、软件都做到位,议价权会更稳。关键是别把通道堵死。

周末的比利时泽布吕赫港,成排新到的电动车停在堆场里,工人举着手持终端,一辆辆扫描车架号。海风不大,船期紧凑,卡车队在门口排起长龙。下一步,是把关税的牌继续往上加,还是把工厂和订单往前推,谁会先迈那一步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