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

讲真,最近看到一个新闻,一个孕妇因为停车纠纷,被四个人打到流产,打人的还叫嚣有后台,报警也没用。这事儿本身就够离谱了,太阳都要一个趔趄。但你把这事儿的内核提炼一下,就更有意思了。什么内核?就是那种“我不管你怀没怀孕,我不管什么规则,今天我就要弄你,因为老子不爽”的掀桌子逻辑。

是不是很熟悉?诶,把这个场景平移到今天的车圈,你会发现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现在的车圈,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那是街头斗殴,是黑暗森林。所有人都杀红了眼,信奉的不是价值交换,而是“我不好过,你也别想活”。大家都不装了,摊牌了。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以前的车圈,大家还讲点武德,讲点品牌调性,讲究一个“精准卡位”。你BBA有豪华的护城河,你两田有省油耐用的金钟罩铁布衫,你自主品牌讲个性价比,大家在各自的生态位里岁月静好。偶尔摩擦一下,那也是点到为止,发个律师函,开个发布会阴阳怪气一下,体面。

现在呢?现在是最好的手段就是直接把餐厅爆了,谁都别吃了。体面?体面值几个钱?能换成电池还是能换成芯片?你看比亚迪,上来就是798的秦,这是卖车吗?这是在告诉所有还想在A级车市场吃饭的同行:要么你跟我一起掀桌子,要么你就被桌子腿砸死。没有第三个选项。这已经不是降维打击了,这是直接引爆了整个维度。三体人看了都得递根烟,说一句“兄弟,够狠”。

然后小米进场,更是典中典。雷军老师用一场堪比春晚的发布会,把所有友商的底裤都扒了,然后告诉你,我的这件皇帝的新衣,不仅好看,还只卖21万5千9。这一下,整个20-30万区间的车企,心态直接就崩了。什么叫不讲道理?这就叫不讲道理。就像那个殴打孕妇的暴徒,他根本不关心你的车停在哪,不关心你是不是占了他的道,他只是单纯地觉得你碍眼,然后上来就是一套组合拳。小米就是那个从天而降的铁拳,不管你是蔚小理还是极氪,先打了再说。

我作为一个中年人,其实不太理解这种上来就梭哈的打法。我们那个年代,做生意讲究细水长流。但后来我想明白了,时代变了。现在不是存量市场,是“蛊虫”市场,所有人都被扔在一个罐子里,最后只能活一个。要么成仙,要么成盒。所以你能看到,乐道发布会,直接把竞品的后备箱空间、冰箱尺寸、甚至连遮阳板化妆镜的尺寸都拉出来公开处刑。李斌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他已经不是在卖车了,他是在进行一场行为艺术,主题就是《我的朋友很少,但我的敌人很多》。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乐道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

说到这,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但现实就是比我的比喻更蠢。你以为这就完了?更魔幻的还在后面。

这种掀桌子式的竞争,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技术被拉下神坛,开始进行民粹化解构。以前我们聊车,聊的是什么?马力、扭矩、风阻系数、百公里加速。现在呢?聊的是冰箱、彩电、大沙发。你技术再牛逼,800V平台,激光雷达,城市NOA,在“冰箱里能不能放三瓶可乐”这个问题面前,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真的,妈的,卷死他们!

我之前一直觉得,自动驾驶的终极难题是技术问题,是代码,是算力。后来我悟了,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只要一个戴着草帽的大爷,骑着他的电动三轮,以一个薛定谔的路线突然横穿马路,什么号称万亿次算力的芯片都得宕机。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你跟大爷讲L2、L3,大爷只想问你赔多少。这就是最朴素的、最不讲理的、但最有效的现实逻辑。它直接颠覆了所有工程师在实验室里构建的完美模型。

所以,你看现在车企整的那些花里胡哨的技术,什么蟹行模式,什么原地掉头,本质上都是一种表演。一种“你看我技术很牛逼”的表演。真实的用户场景是什么?是我能不能在堵车的时候,在车里舒服地看个电影。是我的孩子在后座哭闹的时候,能不能有个屏幕让他安静下来。是你那个所谓的智能座舱,能不能在我喊“打开车窗”的时候,不要给我播放一首叫《车窗》的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当你被自己车的“人工智能”反复折磨的时候,你就懂了。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些品牌,它们已经超越了产品本身,进化成了一种玄学,一种信仰。比如奔驰,比如特斯拉。

你跟一个奔驰车主聊性价比,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奔驰最值钱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是当你把它停在酒店门口,门童会更殷勤一点。是你去谈生意的时候,对方会下意识地高看你一眼。这玩意儿是玄学,但它真实存在。它是一种社交货币,你花钱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身份认同的压缩毛巾,泡水就变大。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特斯拉也是一样。我真的拥有过特斯拉,所以我敢说,这车毛病一堆,做工糙得像城乡结合部手工作坊出来的,悬挂硬得能把隔夜饭颠出来。但是,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他们喜欢马斯克,喜欢那种极客范儿,喜欢那种“我开的是未来,而你们只是交通工具”的优越感。你跟他们聊舒适性,他们跟你聊第一性原理;你跟他们聊内饰,他们跟你聊OTA。你们的对话,就像鸡同鸭讲,根本不在一个频道。这是一种信仰,你试图用性价比去说服一个信徒,这本身就是最大的不敬。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所以你看,现在的车圈,就是这么一个荒诞的、撕裂的、充满暴力美学的斗兽场。一边是新势力们不顾一切地掀桌子,把价格战打成了像素级战争,从冰箱尺寸卷到遮阳板;另一边是老牌信仰图腾们,在高高的神坛上,冷眼看着下面的蛊虫们自相残杀。

中国车圈的荒诞现实:技术输给了冰箱,老板输给了消费者-有驾

那么最后谁能赢呢?没人能赢。或者说,当所有人都认为自己要赢的时候,其实就已经输了。因为在这场无限内卷的战争里,唯一的赢家,只有那个拿着十万块钱,看着一群身价上亿的老板们为了他吵得面红耳赤,最终买到了一台配置高到离谱的车的普通消费者。就问你怕不怕?他才是那个真正掌握了版本答案的,隐藏在幕后的雷电法王。这,可能就是这个荒诞时代里,唯一还算合理的事情了。

本文内容旨在弘扬真善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如涉及版权或其他问题,请通过正规途径联系我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