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刷到这个话题,说实话我心里挺震撼。以前咱们聊奥迪——四环相扣那标,气场直接拉满。什么“豪华之选”、“权力象征”、“高端商务”,就连路边停着一辆奥迪A6L都让人多看两眼。可到了现在,A6L不到30万,A4L不到20万,用网友的话来说:这价格,五年之前听了都觉得是天方夜谭!而今日奥迪推出新能源车,竟然成了“负资产”,这反转是不是有点太拉爆了?
其实奥迪的尴尬,肉眼可见地愈演愈烈。油车时代,奥迪是大哥,是大佬。有人就是冲着技术、冲着面子多花钱。可新能源时代一来,奥迪的电动策略在中国直线滑坡,别说“碾压对手”,连销量都见不着。就拿最近这半年数据说话,一汽奥迪Q4 e-tron半年才卖了5000台,Q6L e-tron更是首月只有1200台,隔壁新势力动辄月销万+,奥迪直接劣势拉满。这账户一算,燃油车疯狂大降价,电车又卖不动,奥迪中国市场这牌桌,气氛简直一言难尽。
说归根到底,电动化转型成了最大难题。一边是油车利润空间快被榨干,一边是新能源都变乏力,奥迪这盘棋咋走?上汽奥迪选择了另辟蹊径,直接开了新品牌“AUDI”,放弃了传统的“四环标”,有点像蔚来搞出的“乐道”,也有点大众做“斯柯达”的味道。为什么这么舍得?其实说白了,四环标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成了包袱。用户对那个logo不再有滤镜,品牌溢价变“品牌压力”,这事换在十年前根本没人敢信。
奥迪Q6L e-tron其实技术很强,“宁德时代100kWh电池包”、“华为ADS”、“PPE平台”,每一个拿出来都能单点爆破。可是定价凶一点,入门36.98万,带华为ADS的都39.98万,大家就是不买账。为啥?核心在于——奥迪在电动板块没技术沉淀,也没成绩积累,口碑被油改电车型直接砸没了。之前的Q2L、Q4 e-tron那波“油改电”直接让一批车主踩了坑,“技术强”、“配置猛”在电车这事上变得毫无吸引力。
更极端一句:拿着40万去买电车的人,谁要再信这些传统豪车的套路?价格、服务、智能化都比不过新势力,谁还买你的牌子?鸿蒙智行全家桶、大沙发理想、运动性能ZEEKR、性价比小米……随便挑一个都能打,大众的高光时刻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品牌滤镜说碎就碎。
对比宝马i系列、奔驰E级电动,都遇到了同样的难题。牌子太重,价格放不下来,产品实力其实不弱,可用户要的是全新体验和智能科技,而不是“你曾经很好”。现在买电车就是奔着新鲜感和技术升级去的,没有哪家顶着“豪华车”的头衔还有资格自带溢价。
这也是为啥上汽奥迪敢于直接放弃四环标,改用AUDI新品牌。你说冒险吧,还真不是瞎折腾,这策略本身就很懂市场。换了新品牌,重新定价,23万入门,32万顶配,还能给保险补贴,价格就这么卡在新势力“核心区间”,谁还愿意纠结品牌标签?全系800V,全系Momenta辅助驾驶,最入门也是76度电池包,智能座舱一应俱全,根本没有什么低配拉胯。
再看AUDI E5 Sportback——德国团队搞外观设计、底盘调校和质量把控,依旧是我们熟悉的“德味”质感。但智能座舱、驾驶辅助、三电系统完全交给中国企业:Momenta智驾、800V平台、宁德时代电池。从头到脚,黑科技全带到,再也不是“拿着豪华壳子装低配电机”。这车,完全是德国工艺和中国技术联合出品,买起来就是图个放心。
说句真心话:新势力20多万给的东西,它都有了。传统豪华品牌做不到的智能化体验、价格优势,AUDI这台全都给你安排上了。所以现在市场上最吃香的,反而是这种彻底和传统划清界限、敢于坚决转型的组合。院子里停着的奥迪,已经不能再代表“身份的象征”,更多人关心的是电车的使用感、智能化、质保和升级能力。老一代的“豪华滤镜”彻底碎了,燃油车最后的盛宴,正在被电动新势力和咱们自己的品牌一点点接管。
说到这儿,得说一句:奥迪在中国的“重生之路”,可能就托付在AUDI这个新牌了。放掉四环标、拥抱本土技术、重新定价,这才是逆风翻盘的底气。未来真敢下狠招的话,谁还敢小看这个品牌?但说到底,用户认不认,才是所有品牌最终的分水岭。新能源时代,面子工程已经不值钱了。
文章旨在弘扬社会正气,如发现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及时反馈,我们将认真核实并处理;我们秉持新闻专业精神,倡导健康、正面的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修正需求,请通过官方渠道提交。小编写文不易,点点关注和留言鼓励我会更努力,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