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的增程技术,最近我听尹同跃——奇瑞董事长,一个彻头彻尾的理工男,和我聊起这事儿。他说,增程技术并非什么落后的老派货,反而在某些使用场景下特别合理。尹同跃的话挺有趣:西方市场更惯把插混看成油车的升级版,因为发动机是主力驱动;而增程则被视作电动车,因为动力主要靠电机,发动机只是在极少数时间介入,几乎像一种‘心理安慰’,保持发动机在最佳工况运行,最大化油电转换效率。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明白,原来我们理解的增程技术有点带着感情色彩。
咱们先别急着把增程技术打上落后的标签。厂家把技术做到极致,就是进步的标志,技术天花板一旦突破,所谓的先进与落后就不那么明显了。像奇瑞,发动机制造能力业内顶尖,这不是吹的。随便举个例子,奇瑞星纪元ET增程四驱用的专用发动机热效率达到了行业量产最高的44.5%,简单理解就是:1升汽油能发3.67度电,这转换效率就惊人了。亏电状态下的油耗也低,仅5.9L/100公里。这数据放到全行业里,确实领先,这还不是极限。他们准备用OTA升级继续挤压效率,目标冲4度甚至5度每升油发电量,到底能成啥样,我有点期待。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前阵子去4S店,销售员跟我说,这套增程系统优点之一是解决了纯电的焦虑——续航稳定,还能保证动力输出顺滑。虽然市场上的增程车不多,但奇瑞这种把发动机优势移植到增程系统的想法,颇有几分技术折腾派的味道。我也得自我更正:刚开始听这事儿时,我脑子里还是停留在增程技术就是心理安慰的刻板印象,真理解后发现这是犯了大忌。你怎么看,是不是也有人像我一样一开始不太看好增程技术?
说到这里,也别忘了奇瑞的打法。他们没像某些大厂那样啥都喊自己牛X,更多是埋头苦干技术活,连续22年出口第一不是闹着玩的,是实打实用实力撑起来。试想下,当全行业增程器大多数是1升油发2度电,你能做到1升油发10度电,那还能有人说你技术不怎么样吗?不过别高兴太早,这10度是我随便猜的,不日常但吐槽随便说说——谁敢真说奇瑞技术不行啊?
奇瑞技术领先还体现在车型多样化上,奇瑞其实可以尝试一款车上搭载四种动力系统,比如风云X3系列就有增程版和纯电版,如果再加个燃油和混动版,算下来技术覆盖很全。成本和研发压力肯定大,但技术玩法丰富了,就是很有意思。跟同价位吉利、比亚迪比,奇瑞在增程这个细分技术上确实算是技术硬核派,没有华而不实的噱头。从研发和供应链角度理解,做增程器就像厨师用高端锅具烧菜,不仅锅得讲究,火候也要精准控制,材料选的好坏直接决定成品口味。奇瑞这套发动机其实就是他们最拿手的那口锅。
市场的认知里,增程车始终带着一点心理安慰的标签。一个朋友他们家买车,问我为啥增程车还要装发动机,感觉折腾得不值。但我告诉他,离线式增程技术本质是减少油耗,延长续航寿命,对电池寿命有益,尤其三元锂电用在线式增程会加速电池老化,这点差别其实很关键。现在主流市场上的大多数增程车型是在线式,电池负担大,但奇瑞把发动机优化到这份上,真是少见。
顺便提一句,修理工老李跟我说过,增程发动机维修频率相对纯电降低不少,保养周期有优势,这也算是增程车的隐藏福音。市场上啥型号用这套增程技术?奇瑞星纪元ET算很典型,算是落地的成功案例。小跑题,奇瑞如果未来能把电驱、电池、电机和增程系统像手机模块一样标准化,估计能省不少研发和生产成本,这想法听上去像科幻片,但技术积累深了,谁知道呢。
你有没有留意过,每次OTA升级出来后,车的表现会有明显提升?奇瑞这次OTA聚焦增程效率提升,算是对技术的一次深度挖掘和优化。1升油从发3.67度电直接升到5度电以上,等于让油的性价比翻倍,这在加油站的账单上体现出来就是明显下降的燃油成本。粗略算算,油耗5.9L/100km的增程车,改成5L/100km差不多。对日常通勤党来说,咱们钱包的感知度还挺高,这是不是你也会考虑的升级点?
市场需求和顾客认知这块复杂得很。增程技术到底是电动车的未来方向,还是细分市场的限定产品,这个问题我觉得没那么简单。尹同跃说技术路线没所谓优劣,关键看突破天花板没。我偏向相信这话,但你觉得呢?随车能搭载四种动力系统的车型到底是不是奇瑞的下一个杀手锏?市场会买账还是技术又得跟情怀碰个壁?这事儿挺值得想一下。
最后留一处小细节,我上周被一个奇瑞内部工程师吐槽说,尽管大家都称奇瑞发动机高效,但他们天天瞄着那点点改进,调校得比打游戏还精细。听着他这话,我感受到一种苦逼坚持的味道,不是吹,是技术人独有的执着。说不定,这份对锅的痴迷和对火候的把控,才是奇瑞一直在新能源布局中保持回头率的奇妙所在吧。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