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级高阶智驾时代来了?看清配置再决定是否真香

如果你最近打算换一辆新能源车,很可能已经被“高阶智驾下放”这事刷屏了。各种平台、短视频都在说“7万多买到高阶智驾”“15万不到配城市NOA”,听上去似乎这年头不开个自动驾驶,连等红绿灯都不配。

但话说回来,智能驾驶这事儿,真有那么神奇吗?还是说我们只是被营销热潮裹挟了?

10万级高阶智驾时代来了?看清配置再决定是否真香-有驾

今天我们就从产品、技术、用户体验几个角度,拆解一下:所谓“智驾普及”,到底是进步还是噱头。

高阶智驾真“下放”了,但别忽略场景限制

先说现象:2025年被业内称为“智驾元年”,并不是空穴来风。

从去年开始,新能源车的竞争重心,已经从“长续航”“大电池”悄悄转向“高阶智驾”。今年更是直接杀到10万以内的价格段。例如:比亚迪海鸥智驾版305km自由版,官方指导价只要7.88万元,搭载的是DiPilot 100系统。

功能上它能实现高速NOA(领航辅助)和自动泊车,这两个在过去几乎都是20万级以上车型才标配的功能。可以说,比亚迪确实率先把“高阶智驾”打下了价格高地。

10万级高阶智驾时代来了?看清配置再决定是否真香-有驾

但问题是,这种系统在7-8万级别的车上能发挥多大价值?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技术和价格之间的平衡:入门智驾能做到什么?

DiPilot 100系统的核心功能集中在高速NOA和泊车辅助上,背后的实现基础包括毫米波雷达、摄像头、域控制器和车规级算法平台。功能确实不是假的,但别忽视一点:它的感知和算力,是受限于成本的。

换句话说,同样叫“NOA”,它的准确性、反应速度和容错率,很可能比不上蔚来NAD、华为ADS 2.0这种高阶系统。就像入门手机也能玩游戏,但你不能拿它和游戏本比流畅度。

10万级高阶智驾时代来了?看清配置再决定是否真香-有驾

而且,NOA本质上依赖的是高精地图+场景识别算法。而目前国内高精地图的覆盖率还做不到全面通畅,尤其是城市NOA,很多地方你用上也有限制。

所以,如果你家门口是四线小城市的复杂路况,指望它带你“自动通勤”,基本等于买彩票。

拉高一个级别,15万级智驾值得买吗?

再看一个热门推荐:比亚迪海狮07 EV。这款车目前热度不小,主打“全系支持高速NOA+自动泊车”,中高配还能开通城市NOA。

具体来看,它推出了四个版本:

• 后驱标准续航版:231马力,7.3秒破百;

• 后驱长续航版:313马力,6.7秒破百;

• 四驱性能版:530马力,4.2秒破百;

• 续航从550km到520km不等(CLTC工况)。

10万级高阶智驾时代来了?看清配置再决定是否真香-有驾

性能上不输同级,关键是智驾功能标配,不玩“预埋硬件,后期加钱开通”的套路,这点比不少品牌厚道。

城市NOA方面,采用的是DiPilot 100 Pro系统,相较入门版升级了感知系统和算法模型。但根据现有用户反馈,它在城区复杂路况下的决策仍偏保守,例如在夜间、雨天识别红绿灯或非标志性路口时,稳定性不如华为系或理想家的方案。

从这个角度说,海狮07 EV的高阶智驾属于“够用型”,适合体验、尝鲜,也适合那些上下班以环线高架+主干道通勤为主的用户,但不等于真正“解放双手”。

用户真实感受:不是“会动”,就叫“智驾”

我自己也试驾过一些主打智驾的车型,其中包括海狮07 EV、深蓝S7、零跑C11等。老实讲,绝大部分车型的智驾体验都做得越来越流畅,但在关键时刻——比如遇上大货车变道、摩托车夹缝穿行、路口黄灯变红灯时,它们的反应都明显偏慢或需要人工接管。

10万级高阶智驾时代来了?看清配置再决定是否真香-有驾

如果你曾幻想“早高峰打开城市NOA,然后喝着咖啡上班”,那你可能会失望。

智驾系统更像是“辅助”,不是“替代”。目前任何一家车企都不建议车主脱手脱脚,毕竟再智能的算法也赶不上人类的大脑判断。

所以建议大家别把高阶智驾当成“必需品”,而是一个加分项。有预算、有需求可以选;但不要为了它强行拉预算。

结语:不是所有高阶智驾,都是“真香”

10万级高阶智驾时代来了?看清配置再决定是否真香-有驾

总结来看:

• 10万以内出现智驾系统,是一件好事,说明行业竞争在倒逼技术普及;

• 但要清楚,这类系统更多是入门体验,真要追求稳定、全面、安全,还是得看15万以上车型;

• 预算在15万左右,比亚迪海狮07 EV是目前市面上性价比比较高的选择之一;

• 不过,智驾是否值得买,还得结合个人用车场景来看,功能是好东西,但没必要人云亦云。

未来的确是属于智能驾驶的,但在真正“无人驾驶”来临之前,驾驶者的判断,依然是最可靠的那一个。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