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用行动证明,DCT比AT更高级,可惜质量成硬伤!

很多朋友在买车,特别是看大众车的时候,心里可能都有过这么一个疑惑。

你去4S店里,销售顾问通常会特别自豪地介绍他们中高端车型上的DCT双离合变速器,说这技术先进,换挡速度快得像赛车,动力传递直接,还省油,听起来简直是完美的代步工具。

可你再看看大众旗下的一些入门车型,比如老款的桑塔纳或者Polo,用的反而是听起来很普通的AT自动变速器。

大众用行动证明,DCT比AT更高级,可惜质量成硬伤!-有驾

这就让人纳闷了,如果DCT真的那么优秀,为什么不给所有车都用上呢?

反而是价格越高的车用DCT,价格便宜的车用AT,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这背后其实藏着一段大众既无奈又精明的过往,也牵动着无数中国车主的心。

咱们把时间拨回到十几年前,那时候全球汽车市场都在朝着自动挡大踏步前进。

手动挡虽然有驾驶乐趣,但在越来越堵的城市里,频繁踩离合换挡确实是个体力活。

谁能拿出好用又可靠的自动变速器,谁就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可当时的大众汽车,处境有点尴尬。

放眼望去,技术最成熟、市场占有率最高的AT自动变速器,技术专利和生产能力基本上被两家巨头给垄断了。

一家是日本的爱信,它背后是丰田集团,是大众在全球市场上的老对手,想从对手那里大量、稳定地采购核心部件,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大众用行动证明,DCT比AT更高级,可惜质量成硬伤!-有驾

另一家是德国的采埃孚,虽然是同乡,但人家主要给宝马、奔驰这些豪华品牌供货,产能和价格都摆在那里,大众想要大规模应用在自己的平民车上,成本压力非常大。

可以说,AT这条路,对当时的大众来说,走得并不顺畅。

那另一条路呢?

就是CVT无级变速器。

这种变速器开起来特别平顺,没有换挡的感觉,理论上很适合家用。

但CVT的结构决定了它不太能承受瞬间的强大动力输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扭矩。

而大众当时正在全力推广自己的TSI涡轮增压发动机,主打的就是动力强、爆发力足。

让一个动力澎湃的发动机去匹配一个相对“温柔”的CVT变速器,总感觉有点劲使不出来,而且欧洲的消费者也不太喜欢那种油门踩下去,发动机转速上去了,但车速却慢悠悠提起来的感觉。

所以,CVT这条路也被大众放弃了。

两条现成的路都走不通,大众只能另辟蹊径,决定自己研发一条新技术路线。

大众用行动证明,DCT比AT更高级,可惜质量成硬伤!-有驾

于是,他们就把目光投向了结构相对简单、传动效率又很高的DCT双离合变速器。

这个东西的原理,用大白话讲,就好像在一个变速箱里装了两套手动挡,一套负责1、3、5挡,另一套负责2、4、6挡。

当你在1挡行驶时,2挡已经提前准备好了,需要换挡时,两套离合器瞬间切换,速度自然非常快,动力损失也小。

这个技术在理论上,集合了手动挡的省油和AT的方便,听起来简直是完美的解决方案。

就这样,大众有点“被逼无奈”地走上了主攻DCT的道路。

但接下来,大众展现了它高超的市场营销手段。

他们没有对外说“我们买不到合适的AT”,而是把这个无奈之选,包装成了一个比AT更高级的技术。

具体怎么做的呢?

就是通过车型配置的差异化。

大众用行动证明,DCT比AT更高级,可惜质量成硬伤!-有驾

在大众的产品线里,价格相对亲民、走量大的车型,用的是技术成熟但大家觉得普通的AT变速器。

而在代表品牌形象、价格更高的中高端车型上,比如帕萨特、迈腾,甚至旗下的奥迪品牌,则全面搭载他们引以为傲的DCT变速器。

这么一来,就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印象:你看,好车、贵的车用的都是DCT,那DCT肯定就是比AT更高级、更好的技术。

这一招在中国市场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很多人真的就接受了“DCT更高端”的说法。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给了大众和中国消费者沉重一击。

DCT变速器在欧洲的路况下表现得很好,因为那里路况好、车速快,DCT换挡利落的优点能充分发挥。

可到了中国,特别是大城市的交通状况,简直是DCT的噩梦。

早晚高峰期走走停停,车速长时间在每小时十几二十公里徘徊,这对早期的干式双离合变速器是致命的考验。

因为干式双离合的离合器片是靠空气散热的,在低速蠕行时,离合器需要不停地在半联动状态下工作,就像新手司机开手动挡上坡一样,离合器片会产生巨大的热量,又散不出去。

问题随之而来,很多大众车主都经历过低速行驶时车子一顿一顿的,像被人从后面踹了一脚;等红灯时车里能听到变速箱传来奇怪的金属撞击声;最严重的是,变速箱因为过热启动了自我保护程序,直接切断动力,车就停在路中间不动了。

大众用行动证明,DCT比AT更高级,可惜质量成硬伤!-有驾

这些问题在当年集中爆发,给无数车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也让大众的口碑受到了严重影响。

面对席卷而来的质量危机,大众没有选择放弃DCT技术路线,而是开始了漫长的技术改进和自我救赎。

他们认识到,干式双离合确实不适合中国的拥堵路况,于是在后续的车型和更高扭矩的发动机上,开始大规模使用湿式双离合变速器。

所谓“湿式”,就是把离合器片浸泡在专门的变速箱油里,通过油液循环来散热。

这就好比给一个发烧的部件装上了一套水冷系统,散热效率大大提高,从根本上解决了过热的问题。

除了硬件上的改进,大众还在软件控制程序上不断优化,让换挡逻辑更聪明,尽量避免让离合器长时间处于半联动状态。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现在大众的DCT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比如最新的DQ381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在换挡平顺性、可靠性方面已经有了质的飞跃。

现在你再去开一辆新款的大众车,在日常驾驶中,已经很难感受到那种恼人的顿挫了,它在保留换挡快、油耗低的优点的同时,也把舒适性提了上来,足以满足绝大多数家庭的用车需求。

回顾大众的这段DCT之路,可以说是一场由无奈开始,用精明营销打开局面,因质量问题陷入危机,最终靠技术迭代完成救赎的复杂过程。

它成功地在中国市场把DCT塑造成了“高级”的代名词,但这个高级的形象也曾因早期的质量问题而蒙上阴影。

其实,变速器技术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AT平顺可靠,DCT高效迅捷,CVT丝滑省油,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对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了解这些技术背后的故事,能帮助我们更理性地看待不同车型的配置,最终选择最适合自己驾驶习惯和用车环境的那一款车。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