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市场还守得住么,特斯拉对中国车企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减少

在2025年的欧洲汽车市场,特斯拉的销量高于名爵之外的其他中国车企与品牌,但其领先优势正在快速减少。当单品爆款的神话不再属于任何一家车企,正在经历价值重构的全球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中国车企有望在欧洲市场取得销量、利润与品牌力的多赢。

欧洲市场,为什么是特斯拉和中国车企的必争之地

欧洲市场的重要性在于,其是全球第二大电动车市场,有着35%左右的新能源渗透率。能在欧洲本土车企的群殴和严格的环保法规下刷足存在感,对于特斯拉而言,是“全球份额稳了”,对于中国车企来说,是“出海路通了”——两边都没有退路可言。

欧洲市场还守得住么,特斯拉对中国车企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减少-有驾
欧洲市场还守得住么,特斯拉对中国车企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减少-有驾
欧洲市场还守得住么,特斯拉对中国车企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减少-有驾

欧洲一度是特斯拉仅次于北美的核心市场,2023年时曾贡献了其28%的全球销量占比,但2025年特斯拉在欧洲是处于守势,在4月市占率跌破10%。而欧洲市场有多重要,特斯拉的全球营收增速很大程度要指着这一块做支撑,一旦欧洲市场持续走低将带来让特斯拉难受的连锁反应。

在全力出海的绝大多数中国车企看来,拿下欧洲市场才能进一步完成品牌升级,成为全球车企。中国车企的欧洲销量数据确实喜人,贡献了近4成的海外市场销量,比亚迪和小鹏等品牌的欧洲营收占比持续走高。面对欧盟祭出的高额关税,中国车企以插混车型和本地化布局予以回应,仍实现了可观的销量增幅。

马斯克下场开怼的底气,特斯拉欧洲销量确实领先

近期,关于中国车企和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销量对比排名,连马斯克都忍不住下场发言。马斯克开怼的底气,自然是特斯拉虽然起伏较大,但尚在可接受程度的欧洲销量。

按2025年Q3的数据,特斯拉的全球销量占比分别为中国市场34.03%、美国市场36.27%,欧洲市场12.4%,其他区域市场合计17.3%,这个数据与此前相比,起伏的幅度并不大。也就是说,在特斯拉的全球攻略里,是守住大本营北美市场,继续加持核心的中国市场,在欧洲市场尽量保持一点优势,其他市场则是和各路车企打得有来有回。

攻守正在易形,中国车企集群销量实现阶段性反超

按照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数据,今年以来中国车企和特斯拉在欧洲纯电市场的份额呈一增一减的态势,特斯拉甚至在4月和7月单输给了比亚迪。

特斯拉依然销量不俗,但上半年同比下滑17%,在瑞典、荷兰、丹麦等国市场的销量跌幅超过60%。

欧洲市场还守得住么,特斯拉对中国车企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减少-有驾

再看其他中国车企的亮眼表现,小鹏实现欧洲市场交付破万,零跑在波兰市场表现出色。在拥有特斯拉柏林工厂的德国市场,比亚迪的月销量数次小胜特斯拉。在英国市场,名爵 MG4和比亚迪一道对特斯拉造成了极大的竞争压力。中国车企在挪威、丹麦等北欧市场进展迅速,在充电桩不足的南欧市场,比亚迪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超360%与特斯拉同比下跌75%形成鲜明对比。

可以说,中国车企多点突破,特斯拉局部坚守,中国车企以集群优势实现了在欧洲市场对特斯拉的销量阶段性反超。

日韩车企和本土车企,悄悄流失的技术优势和主场优势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在欧洲市场激烈竞争,本土巨头和以盈利闻名的日韩车企表现如何?

拥有体系优势和渠道优势,坐享主场之利的欧洲本土车企,虽然守住了基本盘,但已经显露了疲态,多家车企宣布搁置全面电动化计划,对电动车的销量目标进行削减,在成本与合规之间,本土车企的办法并不多。

日韩车企已经错过了欧洲市场的爆发期,在多个欧洲国家市场销量下滑,有机构预测,日韩车企的欧洲市场份额将进入快速下行期。

产能布局,中国车企加速开挂,特斯拉真的着急了

产能的本地化程度直接影响着各大车企的成本控制能力与市场响应速度,这是决定未来的重要战略筹码,先行一步的特斯拉却在丢掉这一块的优势。

欧洲市场还守得住么,特斯拉对中国车企的领先优势正在快速减少-有驾

不断出“妖蛾子”的特斯拉柏林工厂交付周期长达12周,而比亚迪的交付周期是4-6周。特斯拉柏林工厂是其欧洲的唯一产能支点,而中国车企的欧洲生产基地建设已经铺开。比亚迪计划以匈牙利工厂和土耳其工厂将欧洲车型的本地化率提升至65%,规避掉高额的进口关税,单车成本还能再降。小鹏在欧洲积极布局研发中心和渠道门店。

让特斯拉心惊的是欧洲消费者品牌偏好的变化,欧洲消费者依然喜欢性价比,他们开始认同中国汽车产品的技术溢价服务。用户满意度方面,因为售后服务和本地化适配的因素,比亚迪高于特斯拉。

假以时日,在欧洲市场的本地化产能与研发方面大力投入的中国车企,有望实现更多单品牌对特斯拉的销量超越。

唯一的变数,可能是地缘因素,对于征战欧洲市场的中国车企来说,关税和技术壁垒的阴霾,一直存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