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坐。
这事儿有意思了。特斯拉刚交了份作业,一看,嚯,营收破纪录,卖出去的车也破纪录,现金流哗哗地涨,跟印钞机似的。结果呢?你猜怎么着?华尔街那帮穿西装的精英们,脸一拉,手指头一哆嗦,股价盘后直接给你干趴下快四个点。
这叫什么?
这就好比你家孩子期末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科科全班第一,卷子都快写满了,结果你劈头盖脸一顿骂。为啥?因为他体育课跑步慢了零点五秒,艺术课上画的小人儿不够活泼。
荒诞不?
但你把这事儿放在资本市场这个大赌场里,就一点都不荒诞了。说白了,华尔街看的从来不是你今天吃了多少饭,而是你明天还能不能吃上鲍鱼龙虾。特斯拉这份财报,就是一盘看起来色香味俱全,但后厨告诉你“对不住老板,以后龙虾可能得限量了”的菜。
问题就出在这儿。
咱们先捋捋这财报里那点事儿。营收281亿刀,交付了快50万辆车。漂亮。但是,净利润,也就是真正揣兜里的钱,掉了快三成。毛利率,这个词听着绕口,其实就是卖一辆车能赚多少钱的比率,也在往下掉。
这不就是咱们常说的那句大白话嘛——“以价换量”。
你走在马路上,以前爱马仕的店,门口罗雀,但进去一个客人就消费几十万。现在它突然改卖99块的帆布包了,门口排起长龙,一天卖出去几千个,营业额暴涨。你觉得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急着穿上名牌挤地铁的小白领来说,是好事。但对于那些指望爱马仕股价上天的人来说,这简直是噩梦。因为那个“稀缺性”、那个“逼格”、那个让人掏钱时心甘情愿还觉得倍儿有面的“品牌光环”,正在稀释。
特斯拉现在干的就是这事儿。
马斯克,这个硅谷钢铁侠,比谁都精。他心里门儿清,电动车的牌桌上,早就不是他一家独大了。你往东边看,中国市场那叫一个群魔乱舞,比亚迪、蔚来、小鹏、理想,哪个不是狠角色?人家不仅车造得越来越好,价格还一个比一个卷。你特斯拉还端着“科技贵族”的架子,想卖以前那个价?做梦呢。
所以,降价。Model 3和Model Y,在美国直接砍了快一万二。这一刀下去,销量“噌”就上去了,尤其是在中国,购置税补贴年底要退坡了,美国那边7500刀的补贴也到期了,大家一看,哎哟,再不买就亏了,赶紧上车。这叫什么?寅吃卯粮,提前把未来的需求给收割了。
所以你看,这破纪录的销量,有多少是健康的、可持续的增长,有多少是靠着打折促销、政策催熟的“虚火”?这得打个大大的问号。
这就引出了第一个要命的问题:特斯拉,到底还是一家科技公司,还是一家汽车公司?
过去,所有人都把它当科技公司。你看它的股价,市盈率高得吓人,凭什么?凭的就是那个“颠覆者”的故事。它不是在造车,它是在创造未来。自动驾驶、清洁能源、星辰大海。买特斯拉的股票,买的不是钢筋铁骨,买的是一个梦。
可现在,这个梦有点被现实的柴米油盐给呛到了。为了跟人抢市场,你得降价;降了价,利润就薄了;利润一薄,你就越来越像一个传统的汽车制造商。你看看丰田、大众的市盈率,再看看你特斯拉的,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华尔街现在怕的,就是特斯拉从“天上”掉回“地下”,从一个高高在上的科技神坛,滚下来变成一个满身油污的汽车厂。
一旦这个故事讲不通了,那高耸入云的股价,就是个巨大的泡沫。
要我说,马斯克比谁都懂这个道理。所以,你看他在财报电话会上干了什么?
他开始画新的大饼了。而且一个比一个大,一个比一个圆。
车的事儿,他提得少。他跟你聊什么?聊机器人。那个叫擎天柱(Optimus)的人形机器人,他说2026年就要量产,一年造一百万台!我的天,一百万台啊。波士顿动力玩了那么多年,还在实验室里翻跟头呢,马斯克这边直接要进厂打螺丝了。
他还聊什么?聊无人出租车。Cybercab,Robotaxi,名字一个比一个酷炫。说2025年底前就要在八到十个城市运营了。你想想那个场景,手机上点一下,一辆空无一人的赛博皮卡晃晃悠悠开到你面前,带你去兜风。科幻不?
他还聊AI芯片。AI5,比上一代牛40倍,台积电、三星都得给我打工。
你发现没?每当汽车业务的利润率出现问题,马斯克就会立刻把大家的注意力,从眼前的苟且,转移到诗和远方的星辰大海上去。
这是一种极高明的公关策略,也是一种无奈。
高明在于,他永远让市场对他抱有幻想。只要还有机器人、无人驾驶、超级AI这些故事可以讲,特斯拉就依然是那个“科技公司”,它的高估值就还有支撑。这就像一个魔术师,在你快要看穿他左手的戏法时,他右手“Duang”地变出一只鸽子,全场的目光瞬间就被吸引过去了。
无奈在于,这些饼,画起来容易,吃起来难。
2026年量产一百万台人形机器人?我不是不信,我只是觉得这个时间点,听起来更像是个美好的祝愿。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不光是技术问题,这是整个产业链、供应链、生产线、软件生态、法律法规的全面颠覆。哪一环都够喝一壶的。
Robotaxi?这么多年了,全世界最顶尖的公司都在搞,Waymo烧了多少钱?Cruise惹了多少祸?马斯克说明年就能在十个城市铺开,这胆子,我佩服。但作为投资人,你心里不打鼓?
所以,老姜我看到这些新闻,脑子里冒出来的第一个念头就是:马斯克这是在用未来的“期货”,对冲现在的“现货”危机。
汽车业务这个“现-货”,利润在下滑,竞争在加剧,还被关税搞得焦头烂额(财报里说了,关税影响超过4亿美金,这可都是真金白银)。怎么办?赶紧抛出机器人、AI这些“期-货”概念,告诉大家,别急,我这儿还有王炸,大的还在后头呢!
这招管用吗?短期内,管用。总有人愿意为梦想买单。但长期看,这就是一场豪赌。赌的是这些“未来科技”能在汽车业务的利润彻底撑不住之前,真正落地,变成新的增长引擎。
如果赌赢了,马斯克就是神。如果赌输了,或者只是落地的时间比预想的慢了那么几年,那特斯拉现在的估值体系,可能就要经历一场痛苦的重塑。
更有意思的是,你再往深了琢磨。除了这些宏大的叙事,财报里还有些不起眼的细节。比如,卖“碳积分”的收入,创了两年新低。
这玩意儿是啥?简单说,就是因为特斯拉造的是电动车,有富余的“环保指标”,可以卖给那些还在造燃油车的传统车企,让他们完成环保任务。这笔钱,过去可是特斯拉利润里的一块肥肉,几乎是“白捡”的。现在为什么少了?因为大家都在搞电动车了,地主家也没余粮了,传统车企自己也在转型,不需要再花大价钱来买你的指标了。
这又是一个信号。一个“好日子到头了”的信号。过去那种靠着先发优势,躺着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所以,你把这些线索串起来看:
主营业务靠降价换销量,利润下滑。
品牌光环被稀释,从“科技神话”向“大众消费品”滑落。
曾经躺赚的“碳积分”收入锐减。
关税、诉讼、研发成本,各种开支像拦路虎一样堵在前面。
面对这一切,CEO的选择是,大谈特谈三五年后才能见分晓的机器人和无人驾驶。
换你,你是那个决定要不要继续投钱的基金经理,你慌不慌?
你慌的不是特斯拉会倒闭,它当然不会。它有庞大的现金流,有强大的品牌效应,有领先的技术储备。你慌的是,它“不酷了”。它不再是那个独一无二、可以无视一切商业规律的“天选之子”了。它也要下场跟人肉搏,也要为了一两个点的毛利跟供应商扯皮,也要看着竞争对手的发布会瑟瑟发抖。
这才是特斯拉股价下跌的根本逻辑。市场正在重新给它定价。从一个“梦想公司”,慢慢校准为一个“实体公司”。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必然伴随着泡沫的挤出。
至于马斯克画的那些大饼,我既期待,又怀疑。期待,是因为人类确实需要这样的狂人去推动边界。怀疑,是因为商业世界终究是现实的。在机器人大军还没走出工厂之前,你得先靠卖车活下去,而且得活得好。
所以啊,这事儿你怎么看?马斯克到底是那个永远能从帽子里变出兔子的天才魔术师,还是一个已经被逼到墙角,只能靠更宏大的叙事来争取时间的赌徒?
评论区聊聊呗,这事儿,够咱们盘一宿的。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