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盘or逆袭?江淮悍途EV/PHEV上市,尊界S800成都车展背后三大疑问
01 有多少人还把江淮当老国货?
我身边老李就是。 十年前他买江淮瑞风,图便宜能装货。 结果,这两年聊车的时候,他总觉得江淮就混日子的,智能啊新能源啊,和他关系不大。
直到上周成都车展,我去现场转了一圈。 江淮居然上了悍途PHEV和悍途EV。 PHEV起步价15.98万,EV起步价19.98万。 我当时心里咯噔一下,这价格直接怼到主流合资皮卡头上去了。
数据更狠。 PHEV综合扭矩拉到1000牛米,纯电能跑100公里,综合续航超1000公里。 而且EV版,是国内第一个非承载式底盘的纯电皮卡,宁德时代的88度大电池,上CLTC也能超500公里。
这已经不是我认识的那个江淮了。
02 不服不行,江淮这波智能化是玩真的
咱以前说自主品牌,就是油便宜,好用,设计一般。 现在现场看尊界S800,审美都要赶超合资了。 上市才87天,大定订单就过1.2万台。
背后有门道。 先不说外观啥的,最要命是有HUAWEI ADS 4智驾系统,800V高压架构。 懂车的都知道,这套800V是今年最卷的高压方案,能提升充电速度,省电省时。 高压快充,换作五年前绝对是豪华品牌才有的。
而且尊界S800的工厂,已经进了国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名单。 据说还搞了220多家供应链共同升级。 我有点怀疑,老江淮背后是不是悄悄请了不少行业大佬,像钟志华院士、李亚栋院士这类坐镇。 没点硬实力,真整不来。
03 这些破圈操作,都是怎么烧钱出来的
有些朋友觉得江淮这波押宝新能源,靠补贴和政府兜底才活到现在。 但我查了一下,2025上半年的研发投入就22.16亿,占了全年营收的11%多,同期居然上涨了30%以上。 你说这是混子? 真不至于。
而且和华为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 6月份双方签了智能汽车领域深度协议,不单是拿技术,更直接对标华为的管理体系。 就连IPD、ISC、LTC这些流程都搬进来了。 说人话就是,研发、供应链、资源整合全部流程化、标准化。 以前管车企像养猪场,现在要变成苹果那样端到端全流程抓手。
打个比方,造车以前像拼乐高,零件东拼西凑。 搞完这些流程,变成流水线定制,效率提升不是一星半点。 研发周期缩短了,失误率也降低了。
04 DEFINE平台,江淮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还记得以前国内平台化就是“一个平台能造五种型号”,拉皮套娃。 DEFINE不一样。
今年车展,江淮拉出了DEFINE-S超级轿跑和DEFINE-X智能轻旅SUV。 关键是,这俩完全不撞脸。 DEFINE平台支持纯电、插混、增程三种动力,一个平台就能做轿车、SUV、MPV。
说白了,这路数直接对标比亚迪e平台、丰田的TGNA。 平台本身,还能速适应不同市场需求,包括出口和本土法规要求。
你别小瞧一套平台。 这玩意儿,打东南亚、拉美市场才是真的成本杀器。
思考一下,这套“可感、可知、可用、可享”的智能技术,落地到每一款新车上,消费者感知是实打实的。 不是空头口号。
05 吐槽一下,老江淮也没全变
讲真,这几年江淮进步有目共睹。 但熟悉的毛病还有,界面UI有些功能找半天,车机斜杠学习华为但响应偶尔掉链子。 部分车型的内饰细节,摸起来还是有点塑料感。
不过大件确实越来越稳了。 以前修车时,我最怕国产皮卡底盘软、拉货易变形。 现在悍途EV这种非承载式底盘,圈里是个突破。
不夸不黑,也就还行吧。 但这次江淮皮卡动了真格。
06 省钱避坑指南:怎么买、看啥、别踩雷
说白了买江淮悍途这类新能源皮卡的人,八成都看重两点:用电成本低、偶尔大件拉活。
核心建议。 PHEV更适合城里上下班+偶尔自驾。 EV那是真要纯电使用,适合有固定充电桩和专用运输需求的。 选车重点关注实际综合续航和日常充电便利,厂家的标称是理想工况,自己得问问经销商实测现状。
想省钱,有补贴能薅的抓紧薅。 小配件和三电故障率多和论坛老车主交流,别盲信4S店嘴里的完美画饼。
别犯我当年吃的大亏。 买皮卡看着配置丰富,保养配件流通、工时费低才更加值。 最后,这类技术路线更新快,建议优先买主流配置,别贪花哨选装。
07 江淮这波能翻身吗
我看,左右都挺难说死的。 要说底子,江淮有老国货的供应链积淀,也下了大手笔搞技术。 但能不能真把市场盘活,还得看接下来的质量稳定性,服务网络跟不跟得上,以及DEFINE平台的车型落地是不是能成气候。
市场变化太快了,自主老玩家一不留神,就把车主变成你的博物馆活化石了。 但这次,这波江淮皮卡是真的值得一看。 约上三五车友,去店里实地摸摸,再决定也不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