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在华销量失守,加速布局纯电赛道

开篇点明主题,直接切入核心数据观点,字数229字左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各位车友们,不知道你们最近有没有关注豪华车市场的动态? 我前几天翻看销量数据时发现了一个挺有意思的现象——宝马、奔驰、奥迪这三家德系豪华品牌,如今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出现了明显分化。

今年前三季度,宝马成为BBA中唯一实现全球销量正增长的企业,而奔驰和奥迪则面临不小的压力。 更引人注目的是,曾经作为BBA增长引擎的中国市场,如今却成了它们共同的挑战。 数据显示,宝马前三季度在中国交付量下跌11.2%,奔驰更是下滑了18%。

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汽车行业的车评人,我今天就和各位聊聊BBA的现状,以及它们正在如何布局未来的纯电赛道。

宝马今年确实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 前三季度全球累计销量达到179.59万辆,同比增长2.4%,这个成绩在当今的市场环境下相当不容易。 仔细分析的话,宝马在北美和欧洲市场的强劲表现,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国市场的下滑压力。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任何品牌在这里的表现都不容有失。

奔驰的情况就显得比较被动。 前三季度全球累计销量160.16万辆,同比减少9%,其中在中国市场更是同比暴跌27%。 我和几位4S店的朋友聊过,他们都表示现在店里的客流明显不如从前,即使加大优惠力度,效果也有限。

奥迪则在调整中寻找机会。 虽然奥迪全球销量规模已被宝马拉开超过60万辆的差距,但它在中国的合资企业数据显示出回暖迹象——一汽奥迪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13.5%,上汽奥迪9月终端销量同比增长90%。 这种反差很有意思,说明奥迪在中国市场的调整可能开始见效了。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BBA在中国市场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我和几位车主交流后得到了不少启发。 一位刚换了某新势力品牌的车主告诉我:“现在20到30万价位,可选的电动车太多了,性能、智能化都不错,为什么非要盯着BBA的入门车型呢? ”

这话确实点出了关键。 在20万至30万元区间,极氪、特斯拉Model 3/Y等车型,凭借更强的性能或更高的性价比,让BBA的入门级轿车和SUV失去了“唯一豪华选择”的光环。 而在30万元以上市场,蔚来、理想和问界通过提供更优的空间、智能座舱和用户体验,直接争夺了BBA的核心用户。

甚至在70万元以上的超豪华市场,蔚来ET9、比亚迪仰望、尊界S800等车型,也开始挑战BBA的顶级车型。 这种全方位的竞争,确实让BBA有些措手不及。

受此影响,宝马甚至在10月8日宣布下调其全年利润预期,预计全年税前利润将“略低于”去年的109.7亿欧元。 宝马官方解释说是高于预期的关税成本和对本地经销商的财务支持影响了业绩,但明眼人都知道,中国市场的变化才是主因。

面对这样的挑战,BBA如何应对? 我仔细研究了三家的战略,发现它们都在加速向电动化转型,但路径各有不同。

宝马在纯电转型方面确实走在前面。 前三季度,其纯电车型累计交付32.3万辆,同比增长10%。 我在慕尼黑车展上看到的新世代宝马iX3,确实让人眼前一亮。 它基于全新电子电气架构,设计高度还原了Vision Neue Klasse X概念车。 最重要的是,它搭载108度大圆柱电池,CLTC续航里程超过900公里,这对缓解续航焦虑很有帮助。

中国版iX3将在年内亮相,2026年实现国产,这个时间点值得关注。 我试驾过现款的iX3,操控性能确实保持了宝马一贯的水准,但如果新一代能在续航和智能化上再有突破,竞争力肯定会更强。

BBA在华销量失守,加速布局纯电赛道-有驾

奔驰则发起了“史上最大产品攻势”。 全新纯电GLC将瞄准中国豪华纯电SUV市场,长轴距版明年上市,还会配备领航辅助驾驶并接入字节跳动“豆包”AI大模型。 为了补齐智驾能力,奔驰正在中国构建合作生态——与Momenta联合开发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投资千里科技成为其第五大股东。

从产品规划来看,奔驰宣布在2027年底前推出至少40款新车型,电动版GLB与GLA将于2026年亮相。 这个产品攻势确实凶猛,但效果如何还要看最终的市场反馈。

奥迪的策略显得更加务实。 今年6月,奥迪首席执行官高德诺宣布调整电动化战略,不再坚持2033年全面停售燃油车的计划。 这倒不是放弃电动化,而是转向“长期电动目标与灵活产品组合”的平衡之道。

奥迪的纯电未来押注在两大平台上:与保时捷共同开发的PPE豪华纯电平台,以及大众集团未来的核心SSP平台。 首款中国专属长轴车型——奥迪Q6L e-tron已正式亮相,这款车对奥迪在中国市场的复苏至关重要。

有意思的是,当前混动市场仍是BBA的重要支撑。 今年第三季度,宝马集团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增长8%至15.2万辆,在其纯电车型销量同比微降0.6%的背景下,这一增长主要由插电混动车型驱动。 奔驰同样依靠混动市场,同期交付9.6万辆混动车型,同比增长10%。

但车友们要注意了,中国市场已度过“增程大年”,纯电增势正超越混动。 据乘联分会统计,今年9月,纯电动市场同比增速达32.4%,显著高于插混和增程的8.4%与8.7%。 这个趋势对BBA的电动化战略有着重要影响。

我在试驾过多款BBA和国产新能源车型后,有个很深的感触: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懂车,也越来越挑剔了。 过去那个靠品牌光环就能卖车的时代正在过去,现在大家更看重实实在在的产品力、智能化和用户体验。

有位从某德系品牌转投国产新能源的车主跟我说:“我不是不爱传统豪华品牌,只是现在的新势力产品确实更懂中国消费者。 ”这话说得挺有道理的。

对于咱们消费者来说,BBA的积极转型其实是好事。 更激烈的竞争意味着更好的产品、更合理的价格。 随着BBA集体加码纯电产品,这场决定未来格局的战役已在中国市场全面展开。

明年我们将看到更多BBA的纯电车型上市,它们在智能化、本地化方面会有怎样的表现,值得期待。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觉得现在可能是考虑豪华电动车的很好时机。 传统豪华品牌在造车工艺、底盘调校方面的积累,加上它们在电动化、智能化上的追赶,可能会带来一些不错的产品选择。

BBA的转型之路才刚刚开始,它们能否在中国这个全球最竞争激烈的电动车市场重新站稳脚跟,还要看接下来的产品表现和市场策略。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咱们消费者将是最终的受益者。

那么问题来了,面对BBA即将推出的这些纯电新车,你会考虑购买吗? 如果你有30-50万的预算,会选择传统的BBA还是新兴的国产品牌?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