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哟,特斯拉又上热搜了?”不知你有没有刷到这个,“转向灯拨杆回归”的瓜,这回可真不是闹着玩的。
两年前,特斯拉干了件“天大”的事,把大家上路天天用的三根杠子——转向灯、雨刷、换挡——全都一剪没,只留个朋克味十足的光溜溜方向盘和俩小按钮。
那时候,马斯克一本正经地夸自己先进,说按钮才是“智能”的,物理拨杆是“老古董”。甚至还有不少脑筋清奇的车评人点赞,觉得“啥都塞屏幕里才叫科技感”。可话音未落,风向就变了。
有没有觉得这操作眼熟?像不像有人非说煮饼没灵魂,必须全靠空气炸锅,后来才想起来锅铲还是少不得。
先说数据,这值不值信?欧洲NCAP插手之后,人机交互分瞬间猛降20%,美国那边关于开车“误触屏幕”引发的抱怨直接涨了快一半。
想象一下,雨哗哗地,满手油腻腻还非得在屏幕上划拉两下,结果本来一个小雨刷操作,弄不好全车报警,导航一团糟,后面司机直叹气。
再看销量,分分钟打脸。2024年,欧洲Model 3被宝马i4反杀了,宝马简单粗暴,“我们还用物理按钮!”那种直击灵魂的自信,让硬核数码控都开始琢磨,“是不是我们太前卫?其实拨杆也没那么OUT?”
再往后,特斯拉真的扛不住了。APP里闪现一条“投票升级方向盘操作意愿”的推送,没想到48小时内25万人冒头,其中89%都直戳要害:“给我拨杆!”
可好菜不怕晚?2025款Model 3乖乖上架转向灯拨杆,“棒子变短40%,还带LED灯带闪炫光,看着有点夜店气息”,但对已经提车的25万老司机们来说,看到“官方套件2499元”“9月开始升级”,心里是不是像过山车一样摇摆?
要说钱嘛,2499元在买车这件事上确实不算天价,但那种心理落差谁懂?像不像刚填完新高考答案又被告知“全省重新发卷”?明明花了大价钱学了高科技,没两年就得乖乖补课“回炉重造”,玩家心态直接破防。
其实回头看,特斯拉的“极简革命”究竟算不算自作自受?这个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也未必。
追根溯源,科技巨头的傲气,是不是总以“你得适应我”为傲?这次,马斯克的“去物理化”实验率先栽了跟头,老车主成了最大的小白鼠。你看,曾经引以为傲的“小黑科技”,现在说回归就回归——有点像饭圈那个梗,偶像塌房,总有一天会发现“路人缘才是硬通货”。
玩创新,当然不能只求“看上去很酷”,到底还是得看用户的手和心是不是买账。设身处地想,开车时分神在大屏找按钮,是不是比用食指啪的一下拨杆来得省事?安全这件事,开不得半分玩笑。
而且大家有没有觉得,这一轮人机大战,其实早在智能家居、手机界都演过?
想当年iPhone一口气砍没了物理键,全世界都想学。可到头来,屏下指纹、实体快捷键、机械感触控,各种体验“复古”潮轮番返场。用户又不是傻子,什么更符合直觉和本能,其实身体比大脑老实多了。
最近,不少老特斯拉主子吐槽全家群里:“我妈开我的车,雨刷找不到,结果五分钟都在研究哪儿能擦玻璃。”再一想,谁还没让家里长辈用操作复杂的新家电手忙脚乱过?研究半小时手册,不如直接给你个物理按钮来得更省心。
据说,特斯拉官方低调上线的说明,只写了“操作升级”,连句道歉都没。真要让老用户心服口服,你觉着光甩个价格表就行?
有的人吐槽,“预算允许当然升级,不然总觉得自家小三少点啥”,还有的直接表示,“不花这冤枉钱,反正已经肌肉记忆了。”
但话说回来,25万车主,外加未知还没买车的潜在人群,这波转向灯风波还真不只是个功能按钮那么简单。
从更广的角度看,汽车本来就和家电不同,体验不仅仅是酷炫,更是“踩刹车、打灯、加油门”这些最本能的动作一气呵成。
如果科技是让用户掉头回溯,那创新的本意还剩下几分?毕竟,驾车这事儿关系安全,没人愿意拿实战来冒险。
而拨杆的复活,其实也暴露了纯粹的“极简主义”有多大局限。想象一下我们日常的生活,很多时候“删繁就简”本是美事,但真删到没边,体验反倒垮塌。物理世界不是设计稿上的线条,终究得考虑人这项最难搞的变量。
有意思的是,这次事件还像一面镜子,又把科技产品研发和用户需求的博弈晒了出来——是用所谓“引领”,还是从别人真实的用车愿望出发?不是谁声音大,谁说了算,老百姓一句“爷就要拨杆”管用得很!这可不是简简单单“割韭菜”能解释的割裂感,而是从体验到心理上的整体落空。
开车上路,谁都怕手忙脚乱。
有位网友打趣说,“怕以后坐出租都得玩写字板才能拐弯。”听着像玩笑,其实多少讲了点真心话:人和科技,还得多磨合几轮,别以为强推一下大家都真能学会。有人高喊“新体验”,也有人只想“老实本分把车开回家”。
看着“2499元官方套件”那个明明白白的数字,想起当年高铁取消小桌板,被全网声讨后悄悄装回去,套路、风水又轮了一圈。消费者的钱包疼没错,但更疼的是被重新“教育”的那份无力与顿感。是不是这种感觉,掏钱自己让自己将来打脸?
讲真,没人能永远引领所有人的未来。创新固然好,但落地的,才是真正的进步。“砍掉拨杆”给特斯拉和其他品牌提了个醒:别以为跳出舒适区就全是对的,也别老想着教育用户,尤其是涉及生命安全这些底线的时候。
这次“认栽”,或许只是开始。想问一句,下一回产品迭代,你还愿意继续追着极简风走吗?是否会心里嘀咕:“等个两年,搞不好还得回头补作业?”
毕竟啊,改变不是胡乱推翻,而是先听听大家到底要啥,再动脑子怎么让所有人都不别扭。别学网上说的那种“两头不到岸”,折腾来折腾去,钱花出去,体验还不如从前。
说到最后,不管你现在是不是特斯拉的车主,这件事都给了我们一点小警告:科技本该为人服务,别把人再锻造成科技适应机器的“小白鼠”。别等到大批用户反弹时,才回头说“用户至上”。这样兜兜转转,既浪费信任,又烧钱。
明天再有什么车厂要“砍”零件、又想强行“极简”,拜托先查查能不能和大家“对对表”,别再上演“花钱买教训”的双簧戏。你,会为一个小拨杆心甘情愿掏出2499元吗?你觉着科技,究竟是护航人性,还是反过来让人委屈地将就?欢迎来聊聊,谁心里还有那根挥之不去的“拨杆情结”?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