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刚看到“5000亿美元”这个数字时,我心里第一反应是“这得怎么才能攒到啊”,可那天2025年10月的纽约交易时段,就这么真实地发生了。当新闻推送突然蹦出来,说马斯克的净资产一度飙到了5001亿美元,我还特意多刷了几遍《福布斯》的富豪榜官网,生怕自己看错了零。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五千亿富豪,他就这样毫无悬念地坐稳了榜首,把该领域的对手远远甩开。那一刻,许多科技圈的人估计都不敢相信——每多一亿美元,后面都是千军万马的拼杀。而马斯克,仿佛成了这座山巅上唯一能呼吸的人。
这其中,最硬的筹码还是特斯拉。马斯克握着12%以上的股份,相当于每当特斯拉股价波动,他的身家也跟着起舞。要说今年特斯拉到底有多强劲?单是周三那天,股价就又跳了3个点,投资人和散户心里的那根弦估计都被拉紧了。股价的背后不止是盲目的信仰,更多是实实在在的数据在撑着。比如2025年Model 3的焕新版本,搭载了最新FSD V12.5自动驾驶系统,北美测试通过率特别高。特斯拉第三季度财报官方数据(来源特斯拉2025年Q3财报)就直接给出了订单量大幅增长的数字,这可是最直接的投资逻辑。有种感觉,特斯拉就像一个全村的人都盯着的“学霸”,每考一次新分数,周围的眼睛就更亮一点。
有时候数据和新闻会让人产生错觉。我原以为,像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完全是天方夜谭。特斯拉董事会刚开出来的时候,业内不少人都觉得这条件太夸张了未来十年让企业市值翻八倍、额外卖出1200万辆电动车外加100万台AI机器人。可仔细每次马斯克做惊天动地的突破时,不都是在别人以为“不可能”的地方硬生生凿开一道口子?前不久他还拿出10亿美元买股票,像在告诉大家“我有信心”,而且嘴上也不客气——直接宣布特斯拉正在转型成AI和机器人公司。难说这不是“自信心景气”的心理战术,但历史已多次证明,马斯克就是能把疯狂想法变成现实。
他的大棋盘不止是特斯拉,SpaceX同样搏命前冲。2025年,星链卫星已经撒满了地球上空,超过5000颗卫星在轨,全球用户数量居然达到了2300万(来源SpaceX官网数据),远超许多人之前的预测。科技巨头的财富积聚,本质上还是把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拉成了现实——火箭回收、电动车普及,甚至是卫星网络让边远山区的小朋友能刷上YouTube。SpaceX和特斯拉像两架并行加速的火车,把马斯克的财富一起推上了巅峰。
富豪榜不是单人舞台。今年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曾靠云计算和AI业务的爆发,反超过马斯克。当时甲骨文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疯涨,与英伟达AI合作让客户趋之若鹜(来源Oracle官方财报)。本以为埃里森能坐一会儿宝座,但还是被马斯克借着特斯拉、SpaceX两箭齐发碾压回来。眼下,埃里森以3507亿美元身家排在第二,和马斯克之间隔着无法逾越的鸿沟。这种拉锯,像两位老将掰手腕,谁有耐力,谁就能多做一次深呼吸。
竞争远不止美国科技圈自家较劲。中国的比亚迪成了特斯拉绕不开的对手。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全球销量达到120万辆,其中汉EV每月销量3.8万辆,竟然把特斯拉Model 3的2.5万辆远远甩开。销量这个东西,说起来简单,就像谁家自来水流得更足,消费者自然跟着走。这里有点像操场上两位短跑高手,刚起跑时你追我赶,谁掉队谁被观众冷落。特斯拉也不是没有摔过跟头——早些年,马斯克总喜欢插手政治,公开说的那些争议话,直接让特斯拉在欧洲的市场份额从11%跌到8%。观众坐在看台上,谁愿意为一个“引发争议”的选手送上掌声呢?还好,到了今年他低调不少,投资人的心才慢慢熨平了褶皱,特斯拉的股价跟着攀高。商业世界是冷的,操作和情绪却都是热的。
回头想,马斯克的财富从天而降,似乎有些命中注定。但真算起来,他的每一步都满是泥泞和冒险。90年代,他放弃斯坦福博士梦去创业,第一家公司以PayPal为名改变了全球支付。当2002年马斯克把PayPal卖掉,把全部身家赌在SpaceX,那时候几乎没人看好他。“火箭回收”的梦想,被无数人当作笑话。特斯拉2008年也一度靠丰田4.2亿美元投资才躲过“命运的灭顶之灾”。两家公司几乎都死过一回。现在再回头看那些历史节点,我觉得,马斯克不是一夜暴富的幸运儿,而是同时间长期较劲的人。
而他对新领域的“上瘾”,大概也是财富急速膨胀的关键。“推特”改成X、裁员七成,再到蓝V付费模式引发争议,很多人等着看他“翻车”。可没想到2025年X的付费用户冲到了1.2亿,如今还在探索电商、支付,试图做成“全能应用”,有种浓浓的野心和不服气。2023年又创办xAI,搞出Grok-2模型在数学测试里干翻了GPT-4(数据来自xAI官方发布),一口气把“理解宇宙本质”当目标,真是天马行空。甚至Neuralink在2025年首例渐冻症患者脑机接口植入成功,BoringCompany的拉斯维加斯隧道客流过千万,这些都像是不同世界里的新冒险,他一个不落全要试试。看到这里我不得不承认,对“全能模式”的迷恋也许真是天才的宿命。
可与此马斯克也总和麻烦同频。和特朗普政府合作推进“政府效率部”时,他成了众矢之的。又比如去年在英国和德国的激烈表态,他的话直接让柏林工厂的销量掉了12%(数据源自特斯拉德国工厂市场通讯),品牌形象像小船遇到风暴摇摇欲坠。本来我希望5000亿的大佬经历过风浪后会沉稳些,不承想,争议反倒和财富长度成了正比,有时都怀疑他是不是觉得“不出点乱子就没意思”。疯子天才,这四个字在他身上,褒贬参半,却再恰当不过。
或许,这5000亿美元,不只是公司账面的数字,更像是创业韧性、跨界闯劲和冒险精神的复利回报。马斯克推动电动车进化,也领着火箭飞天,仿佛把原本属于明天的科技提前带进了今天。但争议言论和个人锋芒,也让他和企业都承受了额外的代价——走在刀刃上的人,荣耀与风险总是相伴。至于将来,他能否摘到传说中1万亿美元的薪酬果实,特斯拉的AI路线能不能逆风翻盘,比亚迪等对手的压力会不会变成“最后一根稻草”,谁都说不准。我只希望,科技世界的领头人,能多一些担当和温度,把更多心思放在企业和社会的平衡上,那样,马斯克的传奇也许才会真正打动和鼓励更多后来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