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冷暖与后排琐事
六月份刚过,车友群里张师傅一句话:“今年电车涨得邪门,纯电都快成家用标配了。”听着他口音重得掉渣,不过意思精确。全球纯电销量据TrendForce那机构统计,到了328万辆,有人说上涨三成多,插混也没闲着,158万,涨幅小点。群里老曹还补充了一句:“咱国产牌子都飙头了。”
你说这纯电的头排——比亚迪,力气下得早,大家关键都用它当‘小王’来看。听销售小薛说,它家今年王朝、海洋那两系列还扛着销量旗,市场份额都快摸到19%,师傅们在维修间扫一眼,不稀奇。有人吐槽它的电池切磋很猛,还玩刀片技术,后备箱下电气布线挺扎实的,就是吱吱作响的小噪音有点烦心。这一块,北方车主不爱提,南方江浙群里吐槽多。
特斯拉原先风头贼大,今年跌了道坎。北美那边销量说是断了点,欧洲也有点荒,群消息说环比掉14%,份额和比亚迪拉开的鸡毛点多了。邻居老黄家M3今年跑了趟江浙,车机升级卡了半天,弄得他叫苦不迭。他后来干脆跳到比亚迪,车友会上提了次“北美品牌怎么不接地气”。
再后边,吉利守着第三,旗下极氪有点意思。有点像大号智能家电,群里谁家孩子上车都喜欢那个流媒体后视镜。技师老林闲聊,说那玩意晚上雨雾里能看清后车尾灯,意外安全加分。几何系列在老家县城也开始有了,油混版据说省得比油车多,一键起步小刮痕没啥影响。
榜单其他几家,五菱这家宏光MINIEV,感觉像老头乐进化,路况一般的三线城刷得挺多,销售队伍都在推广后排出风口升级包。大众ID,国内路上少,倒是听旅居欧洲的小熊说在柏林多得烦,柴油味都淡了点。
中国的新势力,零跑和小鹏今年就冒头。你拿零跑C11说事吧,欧洲那边居然路见率飙起来,群友吹它定价合适。小鹏G6北欧版,李师傅还专门分析了驾驶模式切换,说是偏稳,冬天散热管路线很讲究,电池预热偶尔有点迷糊,小鹏群里时不时怨一句。
宝马今年地位怪稳又显尴尬,份额在欧美守着,国内摔得狠。i系列老车主抱怨车机系统卡顿那茬,师傅们维修时也时有头疼,数据线老崩掉。小米这一新鲜货也开始卷上来,SU7单一款打到底,五个月据群主杨哥说交付量有点湍急,听说东南亚已经有第一批车主群,不过上个月论坛有电池灌水投诉。
现代那边靠韩国补贴,IONIQ系列据说在首尔路口和出租掺着跑,维修师傅喜欢这车电池仓自带加热不过用久了接口松。
转去插混那块,情况截然不同。比亚迪这边反倒跌了点,师傅们说是自主品牌插混都做强,分掉不少客户。理想L系列在家庭群刷屏,有娃的一键制冷省事,车上前后摄像头搞得妈妈群里也安心。鸿蒙智行问界站住了第三,懂点智能家居的一下就盘起来,车内互联叫板隔壁。
吉利银河、奇瑞鲲鹏C-DM这两家,新能源师傅私下说银河这个混动设定比奇瑞省油点但复杂就是点,C-DM的变速箱去年还出过错码情况。今年5月,奇瑞探索06混动据说一个月飙了一万一,这事在技师群里算个段子,聊技术路线多元化,顺嘴一句:“市场渗透,弄花了。”
地区路况方面,各地政策捣腾得厉害。韩国师傅说补贴随时给,现代卖得飞快。欧洲环保法规收紧,电动化渗透率,张师傅念数据都懒得念了。中国这边,前十榜单,“国产霸榜”成了常态,至少有六七家,当然传统厂海外适应力还是不太灵,全局就不多说。
有一点插曲:插电混合里不少车主误以为“插混就不用看发动机机油”,实际师傅在县城维修点边喝茶边骂:“哪有这闲事,该换油还得换,混动不等于省下养护。”老王今年插混就栽了,机油灯亮还不管,最后发动机舱里抽出来全稠乎了。
又说回榜单,国产头牌靠先发优势,外加产业链扎实,新势力蹭智能和网联也攒了一堆死忠。有点冷门,大众其实在泰国电动市场今年有翻盘,群里没人提,销售小薛顺嘴说了一句。
有看车友末流传言,“未来双积分政策一收紧,谁家产能跟不上就等着割肉”,这话听起来土,但好像是事实。朋友圈混动老梁自己家那台,比亚迪混动,前阵后备箱漏水刚被师傅修理,最后一句:“车子好,毛病还是得捡着修。”
至于排行榜最后几家厂子,今年结局都不一样。有的在欧洲搞新款,有的那边卖得冷清,希望等到双积分新规出来,各家车主还能继续攒群聊故事。我家楼下那位最近卖掉了小鹏换SU7,说是为看电池到底能跑几冬天。也没人接茬他那老小鹏了,估计要么进二手市场,要么等报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