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

中秋节那天,我刷到一条截图,心里咯噔一下。上面写着:“没出息的车企和换不起车的燃油车主在鼓吹新能源交养路费。”好家伙,这话听着就上头,火药味十足。可仔细一琢磨,这不就是典型的“贴标签+扣帽子”吗?把一个本该理性讨论的公共议题,硬生生搞成了站队互喷的战场。

咱们今天不站队,就坐下来聊聊:到底是谁在建议新能源汽车该交养路费?真是因为“换不起车”才眼红嫉妒吗?

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有驾

先说个事实——从2026年起,新能源车就要开始缴5%的购置税了,而且这个政策是有明确时间表的。这不是谁凭空喊口号,而是国家层面已经定调的方向。你说这是“打压新能源”?别急着下结论。换个角度看,这其实是新能源车“断奶”的信号。过去十多年,电动车靠着补贴、免购置税、绿牌特权一路“支棱起来”,现在渗透率都快奔着50%去了,再一直当“温室花朵”也不太合适吧?

你想想,修路的钱从哪儿来?很大一部分来自燃油税。传统燃油车每加一升油都在默默贡献,而电车充一次电,几乎不产生这类税收。路是大家一起用的,但成本分担却长期不对等,这公平吗?要求新能源车承担相应费用,不是仇富,也不是酸葡萄心理,而是追求“油电同权”的基本逻辑。

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有驾

那问题来了,是不是只有买不起电车的燃油车主才这么想?真不是。我在4S店跟不少潜在消费者聊过,很多人明明有能力换电车,但还是选择燃油或混动。为啥?有人担心续航焦虑,有人觉得充电不方便,还有人单纯喜欢发动机的声浪。他们支持合理征税,不是因为“气的蹦起来”,而是觉得规则得公平。规则公平了,市场才能健康,消费者才不会被割韭菜。

再说车企。那些被嘲“没出息”的车企,反而是最早呼吁“取消补贴”“加快市场化”的传统品牌。人家不是不想卖电车,而是希望在一个公平赛道上竞争。你不靠政策红利也能赢,那才叫真本事。反观某些“车界网红”,天天喊着“颠覆”“革命”,结果一有风吹草动就哭爹喊娘,稍微收点补贴就说“天塌了”。这种心态,能造出好车才怪。

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有驾

我们拿几款热门车型对比下。比如比亚迪秦PLUS DM-i,纯电续航够日常通勤,油耗低到百公里不到4L,三电技术顶呱呱,价格还杀进10万内,你说它需要靠免税才能活下去吗?再看特斯拉Model 3,全球销量扛把子,国产后降价一次次“打脸”当初唱衰的人,它怕过税费调整吗?反倒是有些新势力,产品刚上市就靠“冰箱彩电大沙发”堆配置,一旦失去政策倾斜,立马“跌冒烟了”,这样的企业,确实该被提醒:别总指望国家兜底。

还有人说,新能源车风阻系数低、能耗效率高,对环保有贡献,不该多收费。这话没错,但别忘了,发电本身也有碳排放,电网清洁化是个长期过程。而且现在很多插混和增程车,实际使用中照样烧油,享受着电车待遇,干的却是燃油车的活儿。如果只看牌照类型,不分实际排放,那才是真的不公平。

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有驾

再往大了看,中国车企要出海,光靠东南亚、中东这些新兴市场不够,得打进欧洲、澳洲甚至北美。那边可不认什么“国产情怀”,人家只看产品力和合规性。如果我们国内市场长期维持“油电双轨制”,等于变相纵容部分车企躺在舒适区,到了海外赛场直接被人按在地上摩擦。本土市场的公平竞争,其实是为全球化铺路。

所以你看,建议新能源车交费的,既有普通车主,也有负责任的车企,更有顶层设计者。他们的出发点各异,但核心诉求一致:让市场回归市场,让技术说话,让所有玩家在同一套规则下比拼。

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有驾

至于那些动不动就给人扣“换不起车”帽子的声音,反倒暴露了自己的焦虑。好像只要骂几句“酸葡萄”,就能掩盖逻辑上的漏洞。可现实不会陪你演戏。当2026年购置税如期开征时,真正考验的是企业的应变能力和产品的硬实力。

最后留个问题给你:

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有驾

一辆车值不值得买,到底应该看它是烧油还是用电,还是看它本身有没有真本事?

谁在建议新能源车缴养路费,是买不起车的油车车主吗?-有驾

这样的趋势变化,你会怎么选?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