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判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剩下这6家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汽、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的市场实力逐渐凸显,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说实话,最近听到朋友圈里几个车友聊荣威M7 DMH,我心里也有点波动。一个老朋友是科研人员,和我说他正在研究这套DMH混动系统,纯电续航能做到125公里,还能保证满油满电超过1400公里的综合续航,成本低到每公里几分钱,这个感觉不像吹的。为什么?科研那边管控挺严,一个技术能磨出来,还能在车上实现这么顺滑的电机和发动机切换,真的不容易。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之前分析几款12万左右的混动车,空间、续航是个大痛点——不少车型纯电续航还不到100公里,到了高速就变成油老虎,空间设计也怂,一坐后排马上蹭脚,娃短途还行,长途崩溃。而荣威M7 DMH轴距2915mm,空间感完全不输某些标榜大空间的燃油车型,我记得上次我朋友带娃回老家,后排没被投诉过脚挤脚,坐卧自如,关键是后备箱容量够装下28寸行李箱外加背包,简直拯救了周末露营计划。

专家预判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剩下这6家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汽、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的市场实力逐渐凸显,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有驾

顺便说一句,朋友试驾回来还挺诧异的:这车外观挺低调,开去见客户还蛮体面,跟我印象里的家用混动车完全不是一回事,倒更像移动办公室。这句话我挺认可的,现在市场上很多12万级混动车不是塑料感强就是内饰廉价,M7整车给人实打实的质感,设计上似乎真有考虑成人上班族和家庭用户的细节。

我得说点实话,最初看到DMH混动系统时,确实脑袋里闪过混动=妥协的老坑思维,纯电不够长,油耗又高,最后还是依赖传统燃油。可是荣威这里的打法有点意思,125公里的纯电续航在大城市日常已经够用了,等于是几乎每天可以零油耗通勤,但超长续航又给了你长途无忧,换电机、发动机无感切换,这才是豪华感和实用性的兼顾。用生活中的比喻来讲,这有点像一个既能穿拖鞋也能穿皮鞋的混搭方案,满足了不同场合的需求,没觉得不舒服。

我不确定这套系统的供应链稳定性如何,毕竟新能源技术迭代快,有时某些零部件行情一变,价格就嗖嗖往上涨,特别是电池和电机那些核心模块,原材料涨价对成本的冲击可能比咱们想象要大不少。有朋友是二级供应商,告诉我,目前混动相关芯片供应有点紧张,M7能保持这样一个性价比,可能是因为背后有强大的上下游协作体系,这个大家都懂,汽车供应链不是单枪匹马,而是一场复杂的博弈。

专家预判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剩下这6家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汽、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的市场实力逐渐凸显,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有驾

再聊聊价格,12万起,专门针对家庭和日常生活场景优化的混动车,这价格有点让我正眼看。刚才我心里粗算了一下,100公里电费成本甚至不到5元,换算成油费的话差不多是传统油车的三分之一,非常实在。要说同价位燃油车,要么空间缩水,要么没有这么平顺的驾驶体验,特别是在市区堵车时,荣威这种电驱+油机无感切换带来的静谧感,估计很多车友没试过,甚至觉得这种安静有点怪怪的。

但也别眼红得太早,荣威M7的配置没往炫酷科技堆砌,比如全液晶仪表、双联屏虽然流畅,但不如某些竞品花哨,人机交互层面还没做到极致智能,熟练度对有些年纪大一点的用户来说可能有门槛。我打个比方,买车就像买手机,有人喜欢简单耐用,有人追求功能全面炫酷,荣威很多配置就是走的实用主义路线,虽然很接地气,但买车人可能得先跟家里老人演练下怎么用CarPlay,别到时候全车人盯着屏幕傻眼。

对比吉利和比亚迪这些强性能选手,荣威M7 DMH不一定在动力极致和智能科技感上取胜,但它胜在日常用电省、空间够实用,这点特别适合大多数有娃且长途需求的普通家庭。我旁边同事之前买了辆吉利PHEV,纯电续航只有70公里,偶尔带老婆孩子出去玩,规划路线时老烦躁。听他吐槽,我就觉得,有时候亏损不在动力上,而是在思考怎么凑齐充电桩、续航可用空间这块。

专家预判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剩下这6家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汽、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的市场实力逐渐凸显,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有驾

说到这里,我突然想到上个月跟售后师傅聊天时,他说:这些混动车保养省事,整车刚性和电控布局做的越来越好了,至少不像早前那种混动车,常常跑几万公里就出小问题的情况。这句话让我对未来混动车持更乐观态度。维修复杂度还是要比纯燃油高,有些小毛病得请懂这套系统的技师修理,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搞定。

(这段先按下不表)

专家预判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剩下这6家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汽、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的市场实力逐渐凸显,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有驾

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专家预判中国汽车品牌将来只剩一汽、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六家,我觉得有道理。如今市场淘汰加剧,没实力和技术储备的品牌难撑下去。荣威属于上汽旗下,他们针对混动的这套配置方案和价格,正好体现了这些头部车企背后的资源优势。有一部分朋友问我,像荣威这样定位的混动车,是不是越来越像家里有老人和娃的核心家庭首选?这问题我觉得挺好回答的,但也引出另一个想法,大家觉得未来家用混动会不会变成纯电的过渡产品,或者说最后就只剩下少数几款混动实用车型存在?

而且,荣威M7后排能躺平,这设计我猜不是偶然。带娃长途真的很考验空间和舒适性,不然满车喊哭闹,出行体验就全毁了。你们有没有觉着这点细节在其他竞品里很少出现?这是不是大多数品牌没真从用车痛点出发研发的一个佐证?

我来说说临场小计算:假设家用燃油车百公里平均油耗7L,7元/升,成本就是49元;荣威M7,以电驱阶段每公里几分钱,保守按0.05元/公里算,100公里就5元,剩下的续航阶段燃油油耗估计降到4L以下,成本20-25元/百公里,粗略算节省50%以上,单看运行成本,买这车离省钱不远。

专家预判中国汽车品牌,未来剩下这6家的可能性比较大,一汽、长安、上汽、吉利、奇瑞和比亚迪的市场实力逐渐凸显,成为行业的领头羊-有驾

现在留个悬念吧,老实说,混动技术和纯电技术的路线之争没那么直白,技术细节复杂得很。你们觉得,假如充电基础设施快速完善,混动还会继续存在市场吗?还是只有像荣威M7这样,发挥它在空间和极致续航的优势的车型才会守得住脚跟?我挺好奇各位怎么看。

本作品为作者原创创作,内容由人工完成,部分内容在创作过程中借助了人工智能(AI)工具辅助生成。AI在资料整理、语言润色、表达优化或灵感拓展方面提供支持,核心观点与主要内容均由作者独立完成。

本文旨在信息与观点的交流分享,不含任何不良导向或违规内容。若需引用或转载,请注明出处与作者。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